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双瓣壳节肢动物吐卓虫Tuzoia广泛分布于寒武纪海洋当中,是北美、欧洲、澳大利亚及中国寒武系地层中常见的化石,贵州东部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也含有较多的吐卓虫化石。本文主要针对贵州东部地区寒武系凯里组和杷榔组的吐卓虫Tuzoia进行专题研究,增加该属动物分类组成、生态及古地理分布的新信息。贵州寒武系第二统和第三统地层产出多个布尔吉斯岩页型生物群,其中杷榔动物群、剑河生物群、凯里生物群中吐卓虫是重要的化石代表。产于凯里组的凯里生物群的Tuzoia为T.bispinosa单一属种的居群。产于杷榔组的杷榔动物群中Tuzoia由T.retifera、T.sinensis一属两种组成。凯里组T.bispinosa标本保存好,数量多,包括了一系列不同发育阶段的标本,提供了研究该居群个体发育的条件,前人曾对该类群个体发育做了幼年期、青年期、成年期三个阶段的分析研究,本人对原有和新采集的一共168块标本进行整理和检测,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依据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壳形特征重新划分为六个演化阶段:幼年早期、幼年晚期、青年早期、青年晚期、成年早期、成年晚期,更好的揭示了该种个体发育的变化特征及其演化趋势。杷榔组Tuzoia化石数量不多仅47块,但形态特征明显不同于凯里组T.bispinosa,经系统研究,杷榔组鉴定为T.retifera、T.sinensis一属两种的组成。寒武纪Tuzoia首现于第二世,延伸进第三世并繁盛,为游泳型生物,其个体发育演化向着壳形增大,前饺突及侧脊相对变粗状的大致演化规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