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潘周桢文学作品中的政治文化研究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age12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文化反映了政治主体对政治客体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复杂综合的呈现。潘周桢是越南维新运动领袖、越南近代爱国志士,越南启蒙思想的先驱者。他主张废除君主制,提倡民智民权,言论自由,学习西方科技,振兴工商经济,反对暴力抗法。他不仅把宝贵的一生奉献给了越南的独立解放事业,而且创作了大量诗歌、随笔、杂文。他的作品数量庞大,题材丰富,体裁多样,主题突出,在文学创作、文化论述、时事批评、政治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重大贡献,是越南政治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值得后人珍惜和深入研究。本论文从政治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他的作品,旨在探析其作品的文化广度和思想深度,挖掘潘周桢在政治文化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深刻内涵,并由此揭示潘周桢的文学作品和政治文化思想对于今天越南发展的重大意义。潘周桢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越南,在那个国破家亡、内忧外患的艰难时代,越南的有识之士竭尽全力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潘周桢就是其中一员。潘周桢拥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向往独立与自由,力争国家和民族的进步,他渴望越南收复国家主权,摆脱法国殖民统治,使越南与其他国家一样享有独立的主权。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致力于变法和维新事业,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与民族的独立和进步,潘周桢不仅身体力行,是现实斗争的勇猛战士,而且著书立说,对越南社会思想文化具有重大影响,是越南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遗憾的是,出于种种原因,潘周桢的作品在他死后才得到系统的整理和出版。至今,无论在越南还是在中国,尚没有学者对潘周桢的作品进行系统完整的研究,更不见专文分析潘周桢作品中所蕴含的政治文化内容。本论文希望弥补这一学术空白,从政治文化视角来全面研读潘周桢的作品。本论文关于潘周桢作品的资料,主要来自越南。笔者在越南国家图书馆、广南省图书馆、广南省文化厅等处广泛阅读、收集和整理了相关资料,还多次前往岘港市拜访了潘周桢的外孙女潘氏京女士,并在胡志明市拜访了专门研究潘周桢的越南学者阮国胜先生,从而获得了一些尚未面世和出版的潘周桢遗稿和其他一些原始资料。笔者以前人研究为基础,在广泛收集潘周桢的大量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对潘周桢的作品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论述,采用严谨、科学、恰当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潘周桢作品中的政治文化。本论文分析了潘周桢的人生奋斗和时代社会的关系,论述了潘周桢文学创作的题材主题以及艺术审美特征,然后从政治文化入手,挖掘出潘周桢作品所包含了政治认知、政治态度、政治情感,还总结了潘周桢作品的政治文化所具有的特征和价值。论文认为民主、宪政、教育等构成了潘周桢的政治认知的重要方面,他有着浓烈的爱国情怀、崇高的英雄精神和深刻的人道主义。他坚决支持非暴力斗争,强烈反对外来侵略,坚定批判封建守旧势力。潘周桢作品中所体现的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阶级性、改革性、现代性、国际性。论文最后指出,潘周桢绝不是一个过时的落伍的只属于20世纪初的越南思想家,他的政治文化观念比如坚持民族独立、普及国家教育、提倡国家民主等,对今天的越南发展依然有着深刻的启发性和重要的指导性。
其他文献
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既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物史观的具体运用和体现。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的关注度很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马克思社会冲突理论存在着片面的认识甚至误解。其中一个最典型的认识就是把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和其阶级斗争理论相等同。基于这样的认识,国内外学者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马克思的社会冲突理论已经过时,无法给予当代的社会现实以合理的解释。本论文以唯物史观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资本形成的增长速度过快,本应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趋于下降,技术竞争力也表现出下滑的趋势,另外我国企业创新大多集中在过程创新而忽略了较为高端的产品创新,这些现象都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寻找到提升企业创新意愿的动力进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水平。研究影响创新能力和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不过很容易被忽视的是竞争在创新中起到的基础性激励作用。因此本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中药熏洗方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9月作者所在医院住院的TKA术后康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中药熏洗治疗,干预时间均为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2周后,试验组膝关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升入,以及农村金融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户收入的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农村金融排斥与资源分配不公等问题依旧突出。在此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的出现正是弥补了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不足,其公平、公正的理念将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三农”是我们党全面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村家庭收入水平一直是考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
阮秉谦(1491—1585)是越南南北朝时期著名作家,他的才华和人品对越南整个16世纪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他的作品对越南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推动着越南古代中叶文学进程的发展。越南古代文学历史上,汉字作品被称为“越南汉文学”,论数量和质量在越南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就像于在照在博士论文里写到的:“越南汉诗源远流长,浩浩荡荡,历经漫长历史时期的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1)
教师书面反馈的研究已有三十余年的历史,期间研究者们综合运用教学实验、问卷调查、质性研究、理论探讨和争鸣等各种方式对教师书面纠错反馈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目前仍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反对书面纠错的声音依然存在。究其原因,有研究者(例如:Sheen,2011)认为是不少实验研究的设计存在问题,缺少对应的控制组。但后续的实证研究,虽然几乎都注重了实验设计这一层面,但结果依然并不一致,有时甚至相反。之
随着“两山”理论的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战略的提出,如何实现农业绿色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成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主攻方向。农业生态资本运营通过农业生态资本积累、转化与调控手段,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生态因素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缓解了人地矛盾,是当前乡村生态振兴战略实施的题中应有之义。如何推动农业生态资本运营发展,进一步协同农业生态资本与农民福祉间的良性互动,是农业生态资本运营研究亟
隐喻是人类语言的重要特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思维方式之一。作为一种能够化抽象为具体的重要手段,隐喻存在于人类语言的各个层面。历史上,国内外学者曾从传统修辞学角度的词句层面、认知角度的词句层面以及语篇层面三个主要维度对隐喻进行了深入研究,成果丰硕,但对隐喻的动态性语义特征以及隐喻对语篇主题的构建还缺乏足够的关注。认知语言学认为,句子与语篇紧密相连,是一个连续体。隐喻是一种参照现象,概念化主体往往通过单
变量选择是数据建模的一个基本问题.近些年来,涌现了许多比较成功的变量选择和系数估计同时进行的惩罚或约束的回归方法.Nonnegative Garrote(NG)方法(Breiman,1995)也是惩罚的变量选择方法,Xiong(2010)提出了误差项为同方差的线性回归模型基于Mallows’Cp准则的NG估计量具有天然的惩罚函数和调节参数,但他没有对NG估计量的渐近最优性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借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