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的谐谑诗是唐人所作的玩笑诗,由于它不符合“诗言志”的诗歌传统,所以一直处于被忽视的地位,很少有人研究。近年来,幽默文学受到学者的重视,关于幽默文学的研究也逐渐升温,而研究的对象多为充满至性深情、拥有深刻内涵的幽默诗歌。谐谑诗虽然也属于幽默诗歌,但是它玩笑的态度和相对浅薄的内涵使它又一次淡出人们的视线。谐谑诗在唐代的繁荣与发展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唐前戏谑之风的盛行和幽默文学的发展为谐谑诗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唐代艺术多元化的发展倾向为谐谑诗营造了开放的文化氛围。唐人对谐谑的喜爱及善谑的品质成为促进谐谑诗发展的直接动力。谐谑诗即玩笑诗,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来开玩笑,是玩笑与诗歌的结合,是唐人所作的一种独具风格的幽默诗歌。谐谑诗虽然都是玩笑之作,但是玩笑背后的目的却不尽相同,或是与友人进行一番善意的调侃,或是对那些面貌不佳、遭遇生活乖谬之事的人进行嘲弄,或是对搜刮民财、不务正业的官员进行讽刺。根据谐谑诗的目的可以把它分为调侃诗、嘲弄诗和讽刺诗三类。“丑”是谐谑诗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丑是指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谬,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建筑在合目的性和道德至上的和谐规范的违背与破坏。谐谑诗中的丑包括外貌丑、违背意志之丑和违背道德之丑。丑可以揭开文明人的面具,回到原始时代的团结,使人放松,引人发笑。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丑都可以进入谐谑的领域,谐谑诗中的丑是介于尽善尽美和穷凶极恶之间的不致引起深恶痛疾的丑。谐谑诗要达到玩笑的效果,修辞手法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谐谑诗中运用了比喻、双关和夸张等修辞手法,把生活中的各种丑,展现得淋漓尽致、趣味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