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又名东方实蝇蛹俑小蜂,隶属膜翅目的金小蜂科Pteromalidae。该蜂是一种重要的蛹期单寄生蜂,能寄生多种双翅目昆虫。本文以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为寄主,研究了不同温度以及在最适宜温度下的不同寄主对蝇蛹俑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同时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卵巢的发育,外生殖器及其感器,以及求偶行为、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观察蝇蛹俑小蜂卵巢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属于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蝇蛹俑小蜂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等组成,羽化后卵巢迅速发育,卵巢指数从0.34mm~2增大到0.48mm~2,卵粒数从37.67增加到42.67。雌蜂发育4 d后,卵巢逐渐萎缩,卵巢指数、卵粒数减少。本研究得出2日龄雌蜂繁殖力最强。2为分析蝇蛹俑小蜂成虫的产卵器和交配器上,与交配行为和产卵行为相关的感受器类型,采用扫描电镜对蝇蛹俑小蜂成虫产卵器与交配器的结构进行观察。蝇蛹俑小蜂雄蜂的交配器上发现4种感器:火山形感器(VS)、浅凹状感器(SD)、栓锥形感器(SS)、钟形感器(CAS);蝇蛹俑小蜂的产卵器上发现5种感器:刺形感器(CS)、火山形感器(VS)、浅凹状感器(SD)、毛形感器1(TS1)、毛形感器2(TS2)。3在26℃,相对湿度60%-70%的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的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蝇蛹俑小蜂求偶、交配过程大致分为5个阶段:寻找和追逐,定位雌蜂,求偶,交尾,休息或继续求偶;交配后开始产卵,产卵过程大致分为定位寄主和寄主检验、产卵器穿刺和产卵、产卵结束和梳理。4研究了不同温度(16,20,24,26,28和32℃)对蝇蛹俑小蜂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的发育历期从32℃的22.9d到16℃的109.45d。蝇蛹俑小蜂完成一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5.24℃和417.03 DD。在16℃时雌雄蜂寿命最长,分别为46.9d和38d,32℃时的雌雄蜂寿命最短,分别为9.4d和8.4d。26℃的产卵量最大,在26℃和28℃下的内禀增长率较大,分别为0.1389和0.1408。在24℃和26℃时的净生殖率较大,分别为35.38和31.75。可以认为蝇蛹俑小蜂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6℃,综合发育历期以及成虫寿命,可以认为蝇蛹俑小蜂生长发育与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6℃。5考察了三种不同寄主对蝇蛹俑小蜂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橘小实蝇蛹繁殖蝇蛹俑小蜂时,发育历期最长为30.9d。在三种实蝇中,瓜实蝇繁殖的卵期最长,为1.49d;南瓜实蝇繁殖的幼虫期最长,为10.81d;橘小实蝇繁殖的蛹期最长,为9.69d。三种蛹繁殖的蝇蛹俑小蜂雌雄蜂成虫寿命和子代雌性比差异不显著,雌蜂都在12.1d以上,雄蜂都在11d以上,子代雌性比都达到了0.68以上。在3种实蝇上都是羽化当天可产卵,第二天均为产卵高峰。蝇蛹俑小蜂在瓜实蝇、橘小实蝇、南瓜实蝇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454,0.1273和0.1513,在南瓜实蝇蛹上的净生殖率最大,为37.96,其次是瓜实蝇蛹,为32.25,最小的为橘小实蝇蛹,只有23。周限增长率瓜实蝇和南瓜实蝇差异不显著,分别为1.1565和1.1634,橘小实蝇略小,为1.1358。三种实蝇的世代平均历期差异不显著,均为2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