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3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系统分析了洛河丘陵区河岸带从1987年到2008年之间三个时段的景观格局演变,在对1987年和2008年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景观格局演变与土壤化学性质时空变异的关系。研究结果分述如下:(1)洛河丘陵区河岸带土地利用率较高,基本没有裸地和未利用土地,耕地景观为基质景观。耕地景观面积减少,主要流向建设用地景观,格局变化剧烈;水域景观面积增加,格局变化不大;建设用地景观面积逐年增加,景观斑块合并现象突出;林地和草地景观面积总体上增加。景观斑块形状变的规则,破碎化程度低,系统结构变的复杂,各类景观所占比例差异减小。从景观特征上来看该区域景观格局逐渐变的合理和稳定。(2)洛河流域丘陵河岸带土壤呈碱性。2008年土壤pH值南北方向呈抛物线形状,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总体上东北高,西南低,土壤速效钾含量北岸高于南岸;与1978年相比,土壤pH值减小,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差异性增大。耕地和林地景观变异系数高,受人类干扰程度大,靠天养林模式下林地景观土壤养分减少。(3)从1987年到2008年,耕地景观转化为林地景观土壤速效磷含量减少,耕地景观转化为水域景观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减少,耕地景观转化为草地和水域景观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增加,耕地景观转化为林地和草地景观土壤中的有机质的含量增加;水域景观转化为耕地、林地和草地景观土壤pH减小,土壤速效钾含量降低,水域景观转化为耕地景观,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均增大。(4)随着景观多样性指数的增大,景观破碎化指数和景观优势度指数减小,土壤pH减小,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与1987年相比,除了水域景观,其它景观pH减小,土壤速效磷在耕地和草地景观中含量增加,速效钾含量在各类景观中均减少。我们要从内部进行景观格局优化,保护耕地景观,合理规划林地和建设用地景观,优化景观结构,优化景观功能;我们要从耕作和施肥、平整土地、农田水利和植树造林等方面进行土壤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