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大学生正处于成年早期,建立亲密关系,学会爱与被爱是其人格发展和完善的最重要任务。但并非所有人都能顺利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恋爱中的失恋现象,特别是许多女大学生失恋后的消极心理和采取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导致很多不良后果,影响其今后的婚恋观和个性发展,甚至无法重新接受和建立新的亲密关系。本研究将研究对象聚焦为女大学生,特别是有过失恋经历的女大学生。考察当前女大学生普遍的失恋应对的态度和惯于采用的应对方式,并通过进一步的质性访谈深入了解女大学生失恋后具体的个别化应对。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问卷调查。通过对石家庄三所高校500名女大学生进行失恋应对方式问卷调查,了解女大学生失恋应对的现状特点。结果表明:在总体特征上,女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均分顺序排列依次为:认知重建>攻击行为>情绪宣泄>寻求转移>沉溺>逃避;女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特点在专业、年级、恋爱情况、失恋方式、失恋次数、失恋时间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第二部分质性访谈研究。通过对两名有过失恋经历的女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她们对待失恋的态度、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方式,进而挖掘她们失恋背后深层的认知感受和价值判断。结果表明:女大学生失恋方式会影响其认知、情绪、行为调节应对方式的选择,主动失恋者较之被动失恋者会选择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失恋带来的痛苦体验会随时间衰减,存在应对关键期;失恋是一种成长,会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和个性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以上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女大学生面对失恋主要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2)女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的选择存在专业结构性差异,理科女生较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文科女生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3)女大学生失恋应对方式受年级变化影响,大三年级女大学生较其他年级女大学生能采取更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4)女大学生主动失恋者较之被动失恋者会选择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5)女大学生接受失恋的过程存在应对关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