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粪发酵熟料对秸秆微观结构与产气能力的影响研究

来源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oy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混合厌氧发酵过程中玉米秸秆的利用率及综合产气能力,探索发酵过程中秸秆微观结构的变化以及料液中菌群特性,本研究是通过获取不同时期的牛粪发酵产物(分别是牛粪发酵了0、7、15、23和31天的料液),与玉米秸秆进行混合厌氧发酵进行探索分析。本试验监测了产气特性、有机物降解特性,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玉米秸秆的微观结构,同时还研究了发酵过程菌群演替。试验研究发现:不同时期的牛粪发酵产物与秸秆混合后,不同试验组发酵周期累积产气量差距较小,但日产气量差别较大,最高日产气量出现在第四组试验,达到524.3ml/d(第8天),此时的有效容积产气率为1.31;降解特性分析得出不同实验组TS、VS与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率,TS去除率最大值出现在第三组试验(42.07%),VS去除率最大值出现在第一组试验(43.73%),纤维素的最大降解率出现在第四组试验(62.70%),半纤维素最大降解率为50.49%(第一组试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混合发酵后秸秆的形貌特征发生很大变化,相较于秸秆原料的完整结构,混合发酵后的秸秆表面出现许多裂纹与沟壑,破坏很严重;XRD衍射分析中,混合发酵后纤维素002晶面衍射强度峰降低,钙盐类物质衍射峰强度明显增强,结晶度也呈现不同程度降低,最高降低了39.03%(第五组试验);菌群分析发现,混合厌氧发酵中菌群相对丰度要高于单一原料发酵。本实验结果对利用牛粪与秸秆混合底物共发酵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其实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习得基本的语文技能,懂得语言运用规律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
物理化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姬鸿斌袁红朱桂花(化学工程系)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教学质量分类号G420物理化学是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我们提出改革物理化学教学的方案,较大幅
2013年12月16日湖北巴东发生5.1级地震。对震前的地震条带和视应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震前有两条M_L≥3.0级地震条带交汇于震中附近,条带上和条带外的地震地方平太阴时角度都较分散,条带上地震受到的调制作用不明显。震中周围M_L≥3.0级地震的视应力时间变化显示震前出现高值异常,空间分布显示视应力分布具有分区特征,东北部地区视应力明显高于西南部,震中位于高低值分界线附近。
为了研究土-结构相互作用对高层建筑地震响应数值模拟的影响,选择一栋具有地震观测记录的高层建筑(结构台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和2009年姚安地震加速度记录,并假定了水平成层和有倾角成层的2种土介质模型,进行土-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有倾角成层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观测资料相比有明显的放大现象,在NS方向体现的更加明显。这说明,就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而言,土介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阶段我国的建筑结构逐渐的转向多样化和复杂化,与此同时,高层办公建筑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全面有效的保证高层办公建筑
为验证ECR等离子体源作为探针校准装置中标准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可行性,试验研究微波管电流、气压等不同放电条件对ECR等离子体源的耦合作用,以及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特征参数的
斑秃是一种骤然发生的局限性斑片状脱发的病证,病因复杂,而西药治疗本病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研究高效且无毒副作用的中医治疗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通过论述中医药治疗斑秃的理论
根据野外综合调查及钻孔资料,分析了高明区西江新城及周边地区地质环境条件,溶洞、土洞发育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分析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发育规律
浊漳南源流域位于长治市西南部,是长治地区的精华所在,区内总体地势平坦,城镇密集,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市主要工矿企业。通过对区域土壤样品的采集分析,从土壤肥力指标、重金属
应用减隔震支座进行连续梁桥的抗震设计时,可通过支座参数的合理选择实现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针对一工程实例,进行系统的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铅芯橡胶支座设计参数优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