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含有羧酸基团的苯乙炔—银(Ⅰ)簇合物为构筑单元的金属有机配位网络的组装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yuanq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利用单金属或多核金属中心作为构筑模块构筑的配位聚合物具有有趣的拓扑结构,在功能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银(Ⅰ)-炔配合物被广泛的研究应用在制备巨银簇、荧光材料、及作为新颖的多核构筑单元自组装金属有机网络。并且通过引入像吡啶环、嘧啶环这样的配位基团,可以将银(Ⅰ)-炔配合物修饰成一类双功能构筑模块,通过Ag-N、Ag-Ag、银(Ⅰ)-炔相互作用进行合理的自组装2D或3D配位网络。  与吡啶或嘧啶基团相比,携带羧酸基团的苯乙炔配体也许可以使苯乙炔- Ag(Ⅰ)配位单元与更多的Ag(Ⅰ)离子或者银-炔配位单元相互作用进而形成多种多样的高维金属有机配位结构。所以,本论文以携带一、二个羧酸基团的苯乙炔化合物(H2L2、H2L3)作为配体,一个携带甲酯的化合物配体(HL1)做对照,构建了一系列的银(I)-有机配位网络,[Ag2(L1)2· AgNO3]∞(1)(L1=4-C2C6H4CO2CH3),[Ag2(L2)·3AgNO3·H2O]∞(2)(L2=4-CO2C6H4C2),[Ag3(L3)·AgNO3]∞(3)(L3=3,5-(CO2)2C6H3C2),对配位网络结构和苯乙炔配体上携带的羧酸数目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在晶体2中形成了Ag4C2C6H4CO2构筑单元,它通过银(Ⅰ)-羧酸配位键形成了波浪形的2D的配位网络,接着通过硝酸根离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了3D的网络结构。在晶体3中,构筑单元Ag4C2C6H3(CO2)2通过Ag-Ag相互作用形成了二维的[Ag8(L3)2]单元,二维的单元通过银(Ⅰ)-羧酸配位键直接形成了3D配位网络。结果说明携带羧酸基团的银(Ⅰ)-炔配合物有着多种配位模式,并且随着羧酸基团数目的增加,配位网络会产生更高维数结构。在固态状态下,这个工作所合成的三种晶体在室温下均有发射峰,主要由配体内的n→л*,π→π*电荷跃迁引起的。
其他文献
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这种由sp2杂化碳原子组成的纳米碳材料,由于它们独特的结构和各种优异的性能,已经成为了物理学和材料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过渡金属及其硫化物纳米粒子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