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IA期非小细胞肺癌围手术期疗效的临床分析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ems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在治疗IA期(T1a-bN0M0)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围手术期的疗效,以期给临床医生在为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选择手术方式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0例早期NSCLC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善相关常规术前检查,排除远处转移及手术相关禁忌症,经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omputer Tomography,HRCT)明确肺部病变最大径≤2cm,经评估符合入组标准的条件下均行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治疗,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组(52例)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组(58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用时、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组手术患者均在全胸腔镜下按肿瘤学原则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经统计学分析发现,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少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用时上前者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第1天和第3天的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同肺叶切除术均能安全、有效的治疗最大径≤2cm的IA期非小细胞肺癌,但前者能为患者保留更多肺功能的优越性更加符合微创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的理念,对患者的术后健康具有更加积极的意义。因此,在严格掌握肺段切除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肺叶切除术用于治疗一些经选择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野罂粟提取物对人淋巴细胞的毒理效应.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提取物对人淋巴细胞微核率和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的影响.结果:除1mg组微核率与空白对照组无差
目的:对比分析下肺韧带是否松解对于年轻肺大泡患者术后咳嗽及肺膨胀的影响。方法: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年轻肺大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处理方式不同
目的:总结以手法配合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在手法按摩基础上选用不同的注射方式.结果:228例中,治愈178例,显效28例,有效14例,总有
针对声乐教育的重要性与面临的问题,提出声乐教育有创新的必要。以先进性、合理性、功效性等创新方向选择准则,明确了当前声乐教育创新方向应是在现代生物学基础上引入与应用
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标准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连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SEPSIS)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并行C B P治疗的60例多发性创
应用耳穴贴压法减轻或消除中老年病人手术时的牵拉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