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北斗和超宽带的组合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531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北斗(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卫星直射路径受阻的复杂环境中,例如城市、峡谷、港口集装箱等,目的定位点会因可观测卫星不足导致无法完成定位,此时必须引入辅助定位系统才能够增强其定位功能。超宽带(Ultra-wide Band,UWB)辅助定位系统能够为北斗提供其缺失的观测量;超宽带基站的布设能够增强北斗的几何分布情况,降低几何精度因子;超宽带由于带宽宽,脉冲窄,所以能够为北斗提供高精度的测距信息,达到提高定位精度的目的。因此研究北斗和超宽带组合定位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前景。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具体如下:1.研究超宽带定位技术。阐述超宽带的基本原理,包含其定义、信号的数学表达式以及它在定位领域的优势;研究并仿真到达时间(Time of Arrival,TOA)定位算法,分析测距误差、基站数量以及基站布设位置这三种因素对其定位性能的影响。2.建立北斗和超宽带的伪距融合定位模型。通过北斗和超宽带各自的观测方程建立北斗和超宽带组合定位的伪距综合观测方程;以最小几何精度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为原则,设计超宽带基站的布设方案并进行仿真验证;对伪距融合定位模型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3.研究北斗和超宽带组合定位的经典定位算法。包括牛顿迭代最小二乘(Least Squares,LS)算法、α-β滤波算法、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算法、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算法以及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算法在内的五种定位算法,从适用场景、优缺点以及定位精度对它们进行评估。4.针对北斗和超宽带综合观测方程中不同观测量间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在LS-KF定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伪距残余检测的自适应加权WLS(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KF定位算法。通过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不同的观测卫星和超宽带之间权重分配不合理的问题,提高了定位精度。5.针对多次观测历元后卡尔曼增益逐渐趋近于恒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卡尔曼增益自适应LS-KF定位算法。该算法将伪距残差通过映射函数将其映射为自适应因子,根据该自适应因子在原卡尔曼增益的基础上进一步调节卡尔曼增益的大小,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又能够增强其抗干扰的能力。
其他文献
我国信息技术逐步发展,CAD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了当前应用十分广泛的图形设计平台,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学习内容主要是应用CAD绘图软件进行操作,引导学生掌握各项功能熟练的绘制
移动应用界面视觉设计美学在塑造一个成功品牌和产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移动应用界面视觉设计美学发展背后的成因及相关特征,探索其通用设计原则
全球化背景下,电影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大趋势,漫威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显现出受众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度高于传统认知。电影作为重要的精神文化产品,蕴含文化内涵且具有文化
近些年,随着我国原油开采幅度日益增大,地下原油的储存量日渐减少,且采油工艺及部分油井存在自身老化等问题,产出的油含水率高,原油开采变得困难。原油破乳剂作为重要的油田
随着国内高铁网络日益完善,高速铁路对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
集群行为(Collective Behavior)是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下人们因具备基本共同心态而表现出的短时行动,在一百多年前,G.Le Bon最早研究并指出了集群行为对人类社会的重大影响。当
点火器点火试验约2~3ms,点火过程极其短暂,在点火的瞬态过程中燃气流场、能量释放过程及作用机理非常复杂。本文以点火器在不同点火通道下输出压强为主要研究对象,文中采用多
会议
萌芽于苏俄、盛行于二战后新兴社会主义国家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和政党制度史上的革命性创造,走出了一条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民主党派合作参政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可见,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需转变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自行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等方式,提高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合作性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
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正式将“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电子数据在民事诉讼中取得了合法地位。2015年2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