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妖传》文本特征研究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llmmtt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蒙古族文学史和蒙汉文学关系史上,“五传”占有重要的地位。“五传”也称“唐五传”或“说唐五传”。“五传”由《苦喜传》、《全家福》、《殇妖传》、《偰辟传》、《羌胡传》(上、下册)五部长篇小说构成,总计五百二十九回,在故事情节上独立成篇,是具有相对独立性,又前后承接,共同组成几十万字的庞大故事系统。“五传”是作者把中原内地战争故事用蒙古语讲述出来的,广泛流传于蒙古东部地区的文学作品。作品以唐朝战争故事为主要故事情节,借鉴与发展了中国古典小说《封神演义》《说唐全传》《三国演义》等小说,巧妙的将不同小说不同的故事情节按自己的审美取向构置在一起,具有浓厚的蒙古文化底蕴的蒙古族长篇小说。其中第三部《殇妖传》由九十回组成,其故事内容接续前两部小说《苦喜传》与《全家福》讲述了太子李天继位后,西燕国王铁崇海长期思谋夺取中原,遂联合吐蕃、突厥、羯黎汉等国出兵反唐,又得到铁叉山、马鞍山众妖道相助,给唐朝君臣及征剿大军带来种种困难。后昆仑山、云蒙山众仙下山,助唐降妖而平定了西域的叛乱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后丞相王聪于缅庶地区听皇帝李天母亲张月英绝望诗歌,知其冤情,带回京城,冤情大白,以李天母子相认而告终。  本论文由引言、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和结语五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论述了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来源;第一章,主要运用考证分析与比较对比的方法对《殇妖传》中的地名、官职、人物形象进行了考证分析,探讨了《殇妖传》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叙事特征;第二章,主要从故事情节、法宝、语言方面与中国古典小说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殇妖传》对汉文化的借鉴与创新的创作特征;第三章,从蒙古传统叙事结构与蒙古文化底蕴两个方面入手,比较分析了《殇妖传》与蒙古族长篇历史小说《青史演义》在蒙古英雄史诗与散韵结合的蒙古族传统叙事结构方面有很大的相似性及《殇妖传》中的“力崇拜”、“马文化”、“酒文化”等蒙古文化底蕴,论述了《殇妖传》对蒙古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特征;结语部分对本文进行总结概述,认为《殇妖传》是在借鉴与发展中国古典小说的同时又结合本民族的文学文化特征进行创新创作的蒙汉文化交流的结晶。
其他文献
尼采与劳伦斯分别是最富争议的德国哲学家与英国现代小说家。劳伦斯在哲学与思想上深受尼采的影响。在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专业领域的天才身上,我们发现了很多相通之处,这不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