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混合智能的数控机床主轴转子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轴转子系统是数控机床的核心功能部件,也是机床运行中故障率最高的部位之一。因此,开展机床主轴转子系统的故障诊断研究显得尤为必要。但在机床运行状态监测中,获取的正常状态样本多,故障状态样本少,导致各类别样本数量不平衡,影响少数类故障状态的识别。此外,由于监测传感器种类多,信号不同源,获取的多源信息可能存在冲突或冗余,影响诊断精度。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开展了研究,并基于此开发了混合智能的机床主轴转子故障诊断系统。具体的内容如下:首先,分析数控机床主轴转子系统的三类代表性故障机理和表现形式,设计转子系统故障仿真实验方案。在机械故障模拟实验台上仿真了转子系统不平衡、不对中、动静件碰磨、不对中和不平衡耦合的4种故障状态以及1种正常转动状态,采集了振动加速度数据、振动位移数据与红外温度图像,为后续研究多类不平衡和多源信息融合提供了数据支持。其次,提出基于MCSMOTE改进的多类不平衡过采样算法,即通过改进MCSMOTE二类不平衡过采样算法,使其适用于多类不平衡数据。将本文算法与MDO、CCR多类不平衡过采样算法用于UCI数据集和实测的转子系统故障数据集,采用tsne可视化显现平衡后的样本,并采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分类器KNN、SVM、BP识别平衡后的样本,通过比较其分类效果指标m GM与m AUC,结果表明,经过MCSMOTE改进算法平衡后的数据可以获得相对好的分类效果。之后,针对转子系统故障模拟实验台采集的多源信息可能存在冲突或冗余而影响诊断精度,提出基于加权D-S证据理论的多分类器融合诊断方法。首先将转子系统各类故障下采集的振动数据加以特征提取后,输入BP、RBF、GRNN三种神经网络分类器中得到初步诊断结果,与此同时,将采集的红外温度图像用SNMF降维提取特征向量,输入SVM分类器中也得到初步诊断结果,然后将这些初步诊断结果当作原始的基本概率赋值,进行计算权重并通过D-S证据理论融合,得到加权融合后的诊断结果。与直接D-S证据理论融合诊断相比得出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能够提高诊断的精度。最后,通过使用MATLAB App Designer工具,开发了一款以多类不平衡和信息融合为核心的转子故障诊断软件。该软件与机械故障模拟实验台相结合,可以实现对转子系统故障样本的数据导入、类不平衡处理和融合诊断中集多种智能机器学习方法于一体的混合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其他文献
空气压缩机制造行业的投标报价工作较多的是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而目前国内外制造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环境下,传统报价工作方式表现出了工作效率不高、响应速度较慢等不足和缺点,传统报价工作模式与现代化生产模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本文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从用户的功能需求和系统的性能需求两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开发了空气压缩机报价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企业完成报价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内
学位
轨道车辆因其具备运量大、速度快、安全舒适、准点率高等特点,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然而,轨道车辆的车轮在经过长久运行后,多边形效应往往会引起车辆-轨道系统一系列动力响应的变化,车辆和轨道的振动响应也随之变得更加剧烈。这会造成车辆动力学性能的退化,引起车轮和轨道的剧烈噪音,进而影响乘坐的舒适性和行驶的稳定性。严重时还会对车辆的重要部件造成损坏,甚至还会危及行车安全。因此,研究车轮多边形的成因
学位
齿轮测量中心的几何精度正向设计及装配工艺优化是制造领域的前沿共性技术之一,滚动直线导轨副作为齿轮测量中心的核心部件,其工作台运动精度主要受零部件的制造精度和装配工艺影响,导轨安装基面到运动副之间的误差均化机理研究是滚动直线导轨副几何精度设计及装配工艺优化的核心。本论文重点研究滚动直线导轨副在装配过程中工作台的运动误差形成机理,考虑多滑块共面过约束作用构建导轨安装基面到运动副之间的误差映射模型,并通
学位
军用车辆防护分为造型防护与伪装防护。目前防护设计流程为根据不同弹药的侵彻情况基于普通车辆车身或底盘进行防护装甲的设计及逆向开发,然后采用配套的遮蔽伪装器材的方法。但传统防护设计流程过于繁琐以及针对性局限,且采用附加组件的方式安装遮蔽器材,从而导致研发周期过长,更新迭代速度降低,车辆一体性差。本文通过将造型理论与防护设计的交叉融合,从美学角度进行防护设计,利用形体的关系实现防护,建立多特征仿生造型设
学位
仿生鱼将鱼类的游动机理和机器人技术相结合,为研究新型水下推进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科技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电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具有响应速度快、应变量大、无噪声、高能量密度比、环境适应性优异等优点,享有“人工肌肉”的美誉,被广泛应用于仿生鱼的研究。本文以EAP材料制作驱动器为仿生鱼的驱动来源,设计了一款柔性机械仿生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学位
微结构产品在航空军工、生物医药、微电子半导体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难切削金属材料微结构加工是工业制造领域的难点,微细电解加工技术在理论上是以离子形式(纳米级)去除材料,在原理上该加工方法对于难切削金属材料加工具有优势但同时存在加工精度较差的问题。本课题团队在前期的实验中发现引入磁场能提高微细电解加工精度,为了探究磁场使微细电解加工精度提高的机理,本文从理论出发研究了磁场复合微细电解加工成形规律,分别
学位
科学、准确地表征电磁环境效应态势,是未来联合作战制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使指挥员掌握电磁环境效应态势,本文基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对现场电磁环境效应态势生成技术进行了研究。首先,采用Cesuim地理信息系统构建大范围三维虚拟地理环境。在此基础上,对电磁环境的可视化表征、雷达探测范围的三维可视化及航迹拟合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如下:(1)提
学位
GH4169材料因其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良好的疲劳性能等优点,在航空航天、船舶、国防装备等高端制造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该材料硬度高、导热系数低,采用传统的机械加工存在刀具磨损严重、加工效率低、易变形等问题,制约着其进一步推广应用。为实现GH4169高温合金材料的高效高表面质量加工,本文提出了短电弧电解组合加工的方法。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GH4169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短电
学位
热锻模是用于制造对高温状态下的金属进行锻压加工的模具,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基础装备,在机械制造、武器装备、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随着新兴工业快速的发展,难加工材料以及复杂异形结构的大量应用,为热锻模型腔的加工制造带来诸多挑战。电解加工技术是在离子层面上进行材料去除的特种加工制造方法,具有一次加工成形、加工质量好、表面无残余应力、阴极不产生损耗等优点,在热锻模型腔的加工上具有显著
学位
随着航空、汽车、生物医疗等工业的发展,难切削金属材料微结构如微坑、微槽和微孔等被广泛应用,这些微结构的加工制造已成为各行业的共性难题。微细电解加工技术因其工件材料本身的硬度等特性不影响其加工过程,该技术有望成为解决难切削金属材料微结构加工制造难题的理想技术,但目前该技术的加工精度不够高,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前期研究成果表明叠加外部磁场可以显著改善微细电解加工精度,但磁场作用下的微细电解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