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栽培番茄(Solanum lycopersium L)多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F1代的生产多采用人工去雄,存在制种效率低,制种成本高等问题。长花柱番茄因其柱头高出雄蕊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自花授粉可用于杂交制种,通常番茄长花柱性状易受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的影响,无法应用于生产。获得稳定遗传的长花柱性状,并掌握其遗传规律是应用的前提保障。本研究以课题组保存的具有长花柱性状的番茄(J59)
【基金项目】
:
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6YFD01017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栽培番茄(Solanum lycopersium L)多属于自花授粉植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目前F1代的生产多采用人工去雄,存在制种效率低,制种成本高等问题。长花柱番茄因其柱头高出雄蕊而无法进行正常的自花授粉可用于杂交制种,通常番茄长花柱性状易受环境因素特别是温度的影响,无法应用于生产。获得稳定遗传的长花柱性状,并掌握其遗传规律是应用的前提保障。本研究以课题组保存的具有长花柱性状的番茄(J59)为材料,对长花柱性状的温敏性、遗传规律以及相关QTL进行分析,以期为长花柱性状的基因定位克隆功能分析以及生产应用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长花柱番茄J59的授粉受精活力和温敏性分析。利用花粉萌发法和联苯胺-过氧化氢法和,测定了柱头和花粉活力,结果表明J59花粉,萌发率达到80.76%,对照M82萌发率为60.59%,J59的柱头活力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J59不存在授粉受精障碍;温度敏感性检测,采用18/10℃、25/18℃和35/25℃在番茄2叶1心时期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温度处理雄蕊长度、雌蕊长度、花柱长度和花柱伸出长度无显著差异。对花柱伸出过程的观察发现,J59在开花前1天(Before flowering)花柱伸出花蕾柱头外露,至开花当天花柱伸出长度达到1.45 mm。2.番茄长花柱性状遗传规律分析。以长花柱J59和短花柱M82为亲本,构建了6世代遗传分析群体P1、P2、F1、BC1P1、BC2P2和F2。用柱头伸出雄蕊的长度(D-value)表示番茄长花柱性状。结果表明:正反交F1均为长花柱,D-value分别为0.79 mm和0.86 mm,介于两亲本之间,中亲优势率为54.9%,表明长花柱性状受核基因控制,且长花柱对短花柱为显性。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6世代群体长花柱性状(D-value)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长花柱性状的遗传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MX2-ADI-AD)的控制,BC1P1,BC2P2和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5.51%,90.76%和89.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0和0.53%,表明番茄长花柱性状的遗传受到2对主基因+多基因的控制。3.番茄长花柱性状QTL定位。番茄长花柱性状(D-value)是数量性状。利用121对亲本差异引物和465株F2群体,构建了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涵盖12个连锁群,全长2108.71c 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7.43 c M。采用混合线性复合区间作图法对长花柱性状(D-value)进行QTL定位分析,LOD=2.5时共检测到10个长花柱性状QTL位点q D-value1-1,q D-value2-1,q D-value2-2,q D-value2-3,q D-value2-4,q D-value3-1,q D-value3-2,q D-value4-1,q D-value5-1和q D-value12-1,LOD介于1.28-25.34之间,可解释1.28-20.22%的表型变异率。其中贡献率高于10%的位点有q D-value1-1,q D-value2-2,q D-value2-3,贡献率分别为20.22%,15.22%和18.16%。
其他文献
练江是潮汕地区的重要母亲河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流域内工农业与经济发展迅猛,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向练江水系,农耕、畜禽养殖等产生的污染物流失严重,水质常年处于劣Ⅴ类,致使练江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污染最严重的黑臭水体之一。近年来,在坚决打赢水污染攻坚战的大形势下,各级相关部门积极展开练江水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点源污染的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污水治理逐步规范化,非点源污染问题则日渐突出。因
岩石破裂失稳是导致工程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对岩石破坏失稳前进行有效的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工程应用意义。本文以声发射技术和非接触式激光测振技术为研究手段,开展了大理岩和砂岩不同完整性、不同测试位置的压缩和劈裂试验。以试验数据为依据,总结了不同工况下软岩的声发射信号和激光测振振动信号特征,量化了加载下的声发射参数和激光测振振动参数变化范围,并对照声发射技术,建立了基于激光测振技术的软岩加载破
随着轻质高强的材料应用到建筑结构,越来越多的大跨度轻质楼盖体系应用到商场、体育馆、办公楼等需要大空间功能需求的公共建筑中。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特点有跨度较大、自重较轻、材料较为节省,但也正因为此,此类楼盖结构比传统楼盖更轻柔,在人致荷载激励下易引发舒适度问题。本文以重庆市铜梁区新城核心区的小学建设项目工程3#楼(体育馆)为背景,以大跨度预应力次梁楼盖的竖向振动控制为中心开展相关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
基于羟基自由基和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因为能有效快速的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而在水污染处理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前者主要涉及基于双氧水的传统芬顿反应;后者主要涉及过硫酸盐的类芬顿反应。然而,一方面,传统芬顿反应具有铁泥产量高的缺点,需要进一步提高氧化剂的利用率;另一方面,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过渡金属活化PMS是一种常见的活化方式,其中钴离子具有最好的活
块体非晶合金因极高的断裂强度,优良的弹性,优异的软磁性能以及抗腐蚀性能而备受关注。其中,Co基块体非晶合金因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磁性能吸引了许多注意,在结构和功能材料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Co基非晶合金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玻璃化形成能力低,塑性差等,因此非常有必要去发展新的具有优异性能的Co基非晶合金。元素添加是提高非晶合金的玻璃化形成能力以及改善性能的有效途径,被广泛应用于新非晶合金体系
在半晶态高分子的加工过程中存在着流场诱导结晶效应,并且对高分子制品的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因此长期以来一直是学术研究和技术运用的关注对象。Shish-kebab晶体作为经流场诱导结晶而生成的一种有着高度取向的结构,能显著增强最终产品的部分机械和耐热性能。因此,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条件对生成shish-kebab机理的影响,既能进一步理解流场诱导结晶,还可能用来改良半晶态高分子制品的性能。本文主要利用上海光
三氧化钨(WO3)是氧族金属半导体体系中一个典型代表,带隙为2.5-2.8 e V,在可见光范围下具有较好的响应,并且WO3兼备对环境危害小、制备方法简单、在酸性条件下更稳定等优点,因此WO3被认为是具有长久发展前景的光催化材料,在太阳能制氢以及降解有机污染物领域都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纯相三氧化钨的光催化活性主要受限于自身电子空穴对复合严重、电荷传导率不高等缺点的影响。鉴于此,国内外众多研
探索微观基元对宏观性能的影响机制,进一步来实现对非线性光学晶体的设计,是进行新材料预测的有效途径。引入电荷密度分布不均匀的微观基团,是增大非线性光学效应的有效手段之一。含有极性位移的d10电子构型的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基团结合,形成具有电荷密度分布不对称的基团,有望增强晶体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基于此,研究d10电子构型金属阳离子在非线性光学晶体中对微观结构及材料性能的影响机理,从而分析产生性能差异的
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能源转换和存储装置得到了快速发展。上述装置的核心反应主要涉及电催化析氢反应(HER)、析氧反应(OER)及氧还原反应(ORR)。但反应存在过电位较高,反应动力学缓慢等问题。开发新型高效电催化剂可以有效降低反应能垒,提高反应动力学。目前,贵金属基催化剂催化性能最好,但其储量稀少、价格昂贵,因此,降低贵金属用量并开发性能优异的过渡金属基催化剂成为电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
在过渡金属催化的有机合成过程中,通过碳-氢键活化形成碳-金属物种的方法是极其重要的。在各种方法中,1,4-金属迁移是一种通过远端碳-氢键活化构建碳-金属键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构建效率。1,4-钯迁移反应作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迁移反应之一,在过去十几年里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应用,但是在不对称催化方面的应用还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同时,我们组内发展的亚磺酰胺类膦配体(Sadphos)在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