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结核病(Tuberculosis,TB),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感染引起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每年约有800万新增患者感染,且至少有300万人死于该病,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人数约为130万,死亡人数达13万,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严重威胁着国人健康。目前对结核病采取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五项原则进行治疗,核心的抗结核治疗方案为结核病四联标准化疗方案,即异烟肼(Isoniazid,INH)、利福平(Rifampicin,RFP)、吡嗪酰胺(Pyrazinamide,PZA)、乙胺丁醇(Ethambutol,EMB)联合用药,该方案最大的副作用是导致患者出现急慢性的肝损伤、皮疹等不良反应,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脏损伤(Antituberculosisdrug-induced liver injury,ATDILI)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所以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的研究有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和降低医疗费用,尤其是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预防此类医源性的肝损伤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表明抗结核药物的相关代谢酶的代谢能力多态性对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多态性主要是由药物代谢酶的编码基因多态性所决定的。本课题瞄定N-乙酰基转移酶2(NAT2)和细胞色素酶P4502C19(CYP2C19)两种在抗结核药物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的酶,其基因多态性与ATDILI关联性研究,试图揭示个体化药物性肝脏损伤的分子机制。 目的: 建立焦磷酸测序法分析NAT2和CYP2C19的6个位点突变的检测方法,探讨NAT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ATDILI的相关性,以及影响ATDILI的其他因素;分析NAT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下患者肝损伤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情况,试图揭示个体化药物性肝脏损伤的分子机制以指导临床实践。 方法: 以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期间在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使用四联标准化疗方案进行治疗的初治肺结核患者为对象,选取发生药物性肝损者41例(肝损组),未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88例(对照组)。用焦磷酸测序法(Pyrosequencing)检测两组患者NAT2基因4个突变位点和CYP2C19基因2个突变位点,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酗酒史)、实验室数据(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肝功能等),分析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脏损伤与NAT2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相关性及其他相关因素。 结果: 1.组间NAT2和CYP2C19基因的6个SNP频率比较,NAT2(C282T)在肝损组中发生频率(61%)较对照组(38.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R值为2.4; NAT2(G590A)在肝损组中发生频率(37.8%)较对照组(22.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2.1;其他四个SNP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间NAT2基因型比较,NAT2*4/4基因型患者不易发生ATDILI(P<0.01,OR=0.3,95% CI0.09-0.72);而两组间NAT2乙酰基因型比较,快乙酰基因型患者不易发生ATDILI(P<0.01,OR=0.3,95% CI0.11-0.75),慢乙酰基因型患者更易发生ATDILI(P<0.01,OR=3.0,95% CI1.36-6.81)。 3.两组间CYP2C19*2、*3基因型比较,CYP2C19*2、*3突变型(GA+AA)患者与CYP2C19*2、*3野生型(GG)患者发生ATDILI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间CYP2C19代谢基因型比较,快代谢型患者不易发生ATDILI(P<0.05,OR=0.4,95% CI0.20-0.90),中间代谢型患者更易出现ATDILI(P<0.05,OR=2.9,95% CI1.34-6.17)。 4.肝损组NAT2乙酰基因型构成比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肝损组以慢乙酰基因型为主(43.9%);CYP2C19代谢基因型两组构成比存在差异(P<0.05),对照组以快代谢型为主(58%),肝损组则以中间代谢型为主(58.5%)而快代谢型只占36.6%。 5.不同程度肝损伤组间的比较,NAT2中间乙酰基因型患者可能容易出现重症肝损伤(P<0.05,OR=6.2,95% CI1.33-29.01);CYP2C19代谢基因型在不同肝损伤组不存在差异(P>0.05)。 6.NAT2、CYP2C19联合基因型与ATDILI相关性分析,同时具有NAT2快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快代谢型患者不易发生ATDILI(P<0.01,OR=0.2,95% CI0.10-0.59),同时具有NAT2慢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中间、慢代谢型患者更易发生ATDILI(P<0.05, OR=3.2,95% CI1.17-8.93)。 7.以NAT2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代谢基因型联合分组的ALT、AST、ALP、GGT、TBIL、DBIL六项肝功能指标上升最高值比较,ALT和AST最高值在同时具有NAT2快、中间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快代谢型组与同时具有NAT2慢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中间、慢代谢型组间存在差异(P均<0.05)。 8.多因素分析显示,NAT2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代谢基因型是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发生药物性肝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9(P<0.01)和2.49(P<0.05)。 9.ROC曲线分析显示,NAT2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代谢基因型联合分析较单独分析对于预测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发生ATDILI具有更好的价值(AuC=0.682,P=0.001)。 结论: 1.NAT2基因多态性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有一定相关性,NAT2和CYP2C19在抗结核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2.出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NAT2中间乙酰基因型患者可能较易出现重度肝损伤。 3.抗结核药物治疗患者ALT上升最高水平和AST上升最高水平与NAT2乙酰基因型和CYP2C19代谢型联合状态存在一定相关性。 4.NAT2基因多态性和CYP2C19基因多态性联合检测能更好地预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