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皱纹盘鲍为试验动物,研究了皱纹盘鲍的健康种苗培育关键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亲鲍的选择、催产与孵化过程本试验以A组(7-8cm)、B组(8-9cm)、C组(9-10cm)三种规格的皱纹盘鲍作为亲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将亲鲍催产过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00-20:30)、第二阶段(20:40-22:10)、第三阶段(22:20-23:50),其中第二阶段为雌鲍排卵高峰;(2)在催产条件基本一致,B、C两组均可选作亲鲍,但是B组最适宜选作亲鲍;(3)选择第二阶段排出的受精卵,在显微镜下追踪观察10h,并记录孵化前几个过程的时间和拍摄照片。2、鲍“薄膜苗”的食性分析研究本实验运用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在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第15、30、45日龄鲍“薄膜苗”嗉囊、胃、肠消化器官中的藻类,通过图片采集,数据分析,了解“薄膜苗”的食性。(1)在这三个时期,舟形藻属比例均占最高,为最优势藻属,双眉藻属次之,但菱形藻属、卵形藻属只是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丰度都不高;(2)舟形藻属和双眉藻属组合在这三个时期所占比例总和均在80%以上,易于被鲍苗摄食和利用,使鲍苗快速生长和提高成活率;(3)对第15、30、45日龄鲍苗嗉囊、胃、场内硅藻主要组成种类的组织切片进行比较说明:这三个时期对藻类的利用程度存在差异;(4)鲍幼体齿舌的发育程度会影响鲍苗在不同时期对各种藻类的摄食率。3、红、绿壳色皱纹盘鲍生长状况的比较本试验通过对红、绿两种壳色皱纹盘鲍生长状况的研究,在养殖条件基本一致,初始壳长和体重差异不明显的条件下,结果显示:(1)红壳个体的成活率明显高于绿壳个体;(2)红、绿壳色鲍苗在日均增长、增长率、壳长特定生长率、日均增重、增重率、体重特定生长率和体重/壳长之间差异显著(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