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散文翻译中的语用充实现象研究——以夏济安译《名家散文选读》为例

来源 :新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olution_j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散文,是一种与诗歌、小说和戏剧同等重要的文学体裁,其翻译亦是当代文学翻译领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散文翻译对译者的审美理解及其意境再造能力要求颇高,建立在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之上,是对原文进行转化加工充实为译文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非常值得探究的。  语用充实的概念来自于词汇语用学,这门学科研究的就是如何对词语、句子、或语篇的语义信息及其在使用中的语境信息之间的信息差进行以语境为依托的语用充实。在翻译中,语用充实是以语境为基础,对各种信息断点或空缺进行补充,以达到交际成功。近年来,语用充实被用作一种翻译方法或研究翻译问题的视角,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大部分都局限于研究词汇意义和法律文本。  本文对英汉散文翻译过程中的语用充实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以夏济安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试图以一个新的视角对英汉散文翻译进行探讨。基于夏译文中的语用充实现象,揭示出英汉散文翻译过程中语用充实运用的规律。文章试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1)夏济安在《名家散文选读》的英汉翻译中出现的语用充实现象主要有哪些?(2)基于对这些语用充实现象的描述阐释,能总结出哪些语用充实的运用规律?鉴于此,本文主要有以下两点发现:  第一,夏济安的散文翻译在极大程度上利用了语用充实,在译入语读者中引起与原文读者较为相似的体验,体现了语用充实理论对英汉散文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价值。本文通过描述性翻译研究方法,对夏翻译中的语用充实进行了详实的观察、描述与阐释,发现这种语用充实分布在词汇、句法、和文化三个层面,涉及九种形式的语用充实,即意象重塑、声音再造、逻辑重组、修辞创造、以及对历史、地理、文学、宗教、价值体系等信息的重构补偿充实。第二,词汇层面的语用充实常应用于词义模糊、晦涩、空泛的源语词汇,或在涵义和音效上皆具美感的词汇,旨在明确和再现意象;句法层面的语用充实常应用于内容繁杂或说教抒情的英语长句或考虑到修辞常规,旨在使上下文的语境信息衔接紧密,行文连贯,符合译语习惯;文化层面的语用充实运用主要基于中西方文化下不同的历史地理背景、文学常规、宗教涵义和价值传统因素,旨在充实译语语境符合译语读者的期待,避免引起阅读障碍。  夏散文翻译的语用充实分类是由本文作者经研究发现提出,意欲反映夏散文翻译的精细之处,进而挖掘出英汉散文翻译过程中语用充实的运用规律。希望本文对语用充实研究和散文翻译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水泥砂浆为多成分非匀质体,由于原材料和内部结构的局限,其内部存在大量的毛细孔和微细裂纹,变形位能很低。而且由于须经施工现场二次加工,其成型质量还受到施工过程中的计量
翻译活动是人类一项历史悠久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也是一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一直以来,人们都将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忠实及对等这两方面。但也有学者意识到了翻译过程中存在着的不
目前,我国除新建矿井外,绝大多数煤矿生产地区向深远延伸,一般情况下救护队出动救援往往都是大型恶性事故,另外,随着煤矿管理的规范化,高科技开采的提升,安全状况明显好转,而
期刊
汉语典籍中蕴含着博大精深而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价值体系。对这些典籍的英译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有助于解构当今某些西方发达国
上海亚星公司综合楼建筑面积21700m2,框剪结构,地上12层,地下室为车库、配电房与水泵房,埋深4m,常年地下水位在-1.2~-1.5m。地下室外墙面积约1000m2,为厚300mm的钢筋混凝土墙,
本文依据变电站用电管理自动化的需求,提出一种变电站电能量远方采集终端的设计方案。该数据采集终端硬件系统的设计基于ARM9处理器,可按照主站设定的采集周期进行电能数据采
基本案情林某,中共党员2001年3月任某市辖区房管局危房改造办公室(以下简称危改办)拆迁科科长,2005年7月任区房管局办公室主任科员。林某父母的住房于2004年在旧城改造中被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