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山地城市发展、影响山地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受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影响,山地城市建设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公共交通对土地的占用、城市开发的无序以及高强度,都成为山地城市在自然生态资源和土地资源方面的发展瓶颈,以形态塑造为核心的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已不足以应对当下层出不穷的山地城市问题。为此,从城市资源整合和山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坚持三维整合、功能复合、空间紧凑等原则去研究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之间的共生关系,不仅涉及与山地环境相适应的建筑空间形态、交通组织模式以及相应的三维空间复合利用,还要应山地城市的未来发展需求,在城市旧城更新、生态地域特色表达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本研究选择山地重庆主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重新认识了城市外部环境——包括城市形态和空间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以及城市公共活动需求等,对于建筑创作的意义,以解决山地城市人地矛盾、补充完善公共景观空间为主要目的,力求从城市设计视角解读建筑的形式及空间内涵,探索合理且创新的山地建筑空间设计方法与策略,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山地建筑空间形态控制提供前瞻性的理论支持,作为前人在山地建筑研究这一部分的补充,给予未来山地城市建筑创作一些启发。第一章是绪论;主要阐述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对象,及国内外在山地建筑空间设计和城市-建筑一体化设计方面的研究现状,继而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框架。第二章是“提出问题”,对重庆主城区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建设进行概述;首先界定了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随后对重庆主城区城市建设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山地环境特质及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建设现状作了概述,阐明之所以选择重庆主城区为主要调研对象的原因。接下来探讨了在重庆主城区发展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设计的现实意义,以强调研究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分析问题”;第三章主要从三个层面归纳了重庆主城区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的空间形态构成,对多种空间形态特征及其产生的空间效果进行归纳梳理。第四章在指出山地城市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的三个构筑层面之后,对重庆主城区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的构成要素、城市职能、空间特性及界面特性进行了系统的归纳与阐述。第五章是“解决问题”,提出重庆主城区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设计原则与策略;基于前面的研究,提出了在重庆主城区内开展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设计应坚持的人本性、整体性、开放性、复合性及生态性五大原则,并从城市整合、城市联系、城市活力等几个角度,针对重庆主城区内相关城市空间问题,总结出重庆主城区建筑空间城市公共化设计三大策略。第六章结语部分系统总结全篇,指出以重庆主城区为代表的山地城市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的理论实践启迪意义,并提出研究过程中的不足和待完善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