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报刊与词学传播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ke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词学上承晚清遗风,下启现代词学研究之滥觞,是中国词学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转型阶段。在此期间,近代兴起的报刊杂志承担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它已经取代了以往主要依靠书籍传播的形式,成为民国时期最活跃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介。本文在对民国400份报刊、约7000篇文章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对报刊在现代词学活动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对民国时期词学的传播媒介进行总体地考察,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阐述,一是梳理现代词学报刊杂志的产生过程和发展历程。词学类文章最早刊登在晚清民初一些综合性商业报刊之上,主要用于版面填充,因此刊载数量和篇幅都相当有限。第二时期的传播以副刊及文艺类期刊为主,文章发表数量迅速增加,且研究性论文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三时期表明现代词学已进入成熟阶段,并以词学专门刊物《词学季刊》的创办为其成熟标志;二是在对报刊与传统媒介仔细比较的基础上,总结现代词学传播的特点,主要有范围广,效率高,价格廉。第二部分主要考察现代词学报刊的地域和时间分布情况。地域方面探索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传播媒介间的关系,当时的词学传播较为发达的地区有:上海为首的江浙地区和平津地区。本文共搜集到上海地区有报刊127份,北京69份,这两地词人众多,词学活动也相当频繁,是近代词学传播的两大中心城市;时间方面梳理民国词学传播兴起和发展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词学传播的发轫时期(1912-1919),以发表传统词学创作为主;繁荣期(1919-1937),是词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阶段,研究性论文大量出现;中衰期(1937-1949),这一时期受战乱影响,报刊与文章的数量都有所减少。第三部分分析报刊传播对现代词学及词人活动的影响。首先,本文认为报刊杂志的出现加强了词人之间的联系,缩小了群体间的空间感;其次,现代传媒加强了对当下词学的批评和传播,从而推动了讨论热点的形成;第三,近代报刊传播模式改变了女性词人相对封闭的创作环境,扩大了女性词作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
其他文献
<正>2014年7月31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于2014年9月1
目的:探讨基于行动研究法的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产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9月在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产房的初产妇1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排除失访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
本文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测定1%过氧乙酸在一定温度下不同pH值时的半衰期和有效期。实验结果证 In this paper, the chemical kinetic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h
我国是世界上甘氨酸生产国之一,目前中国甘氨酸的生产技术基本都采用已经被国外淘汰的氯乙酸氨解法工艺,虽然经过持续的改进,提高了反应的收率和产品的质量,但与国外技术相比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乡土文学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自上个世纪20年代左右鲁迅首开乡土小说的先河之后,接续到本世纪以来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显示了它旺盛
前期创造社小说是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原初模式,是最早富有现代派意味的小说。它在融合中国传统小说模式基础上,积极借鉴吸收西方现代派小说模式,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派小说
亦舒是当代香港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以持久的艺术魅力几十年来影响不绝如缕,在港台地区甚至一度出现“亦舒热”;同样以描绘感人至深的都市情爱故事为主的上海作家潘向
旅行活动是从熟悉的此处到陌生的他处之间进行的,而在出发和到达之间,还存在着一个缓冲带,即交通。在这个特殊的移动空间和时间内,旅行者可以产生出许多精细、微妙的感受或思
铁凝是一位当代文坛上创作颇丰的作家。她的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当今读者的青睐,追踪其内因,一方面她的小说内容或温婉纯净,对现实、对人性有着既批判又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