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具有节土、节能、环保、自重轻等优势,已经成为替代实心粘土砖的首选墙体材料,在我国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抗震设计理论的不断发展,性态抗震设计思想不仅考虑保障人身安全,还考虑控制建筑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当前已成为地震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鉴于国内有关性态抗震研究很少涉及混凝土砌块结构,本文以我国目前量大、面广的多层芯柱-构造柱砌块结构为对象,进行性态抗震研究,以便为其性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由两大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关于结构性态抗震设计和混凝土砌块结构抗震性能的一些基础性研究。其中,第一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结构性态抗震设计和混凝土砌块结构的抗震研究和应用状况。第二章,基于我国现有的大量混凝土砌块墙片试验资料的整理、总结和深入分析,提出了混凝土空心砌块墙片抗震剪切承载力的通用计算公式;给出了各类砌块墙体的开裂和极限剪切角与延性比;依据墙体的宏观破坏程度划分为五个破坏等级,建立了与破坏等级相对应的四折线恢复力特性简化模型,并给出了各特征点的参数值。第三章,根据混凝土砌块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破坏特征的分析,并参考有关结构性态水准的划分标准,将混凝土砌块结构划分为五个性态水准,给出了各级性态水准下结构破坏程度的具体描述,以及用层间位移角表示各级性态水准的定量指标。论文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是关于实现结构性态设计的一个基本方法——静力非线性分析的两个基本环节:Pushover 分析和目标位移的确定。第四章介绍了Pushover 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等,着重讨论了该方法中的侧力分布这一关键环节,并根据试验数据拟合了一种多项式侧力分布模式。第五章对现有单自由度体系最大非弹性位移的各种近似估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对比,发现现有的几种方法都可以表示成位移修正系数的形式。对比分析表明,这几种方法当周期大于1 秒时所给出的最大非弹性位移都非常接近于时程分析结果;当周期小于1 秒时这些方法都具有相当的误差。第二部分主要是依据第一部分建立(提出)的一些原则方法、基本关系和参数进行了算例计算与分析。第六章通过一个七层混凝土砌块住宅模型振动台试验与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动力分析中所用的结构计算模型、恢复力模型和参数以及自编计算程序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又分别以六、七和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