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炭纤维是指在纺丝过程中把超细甚至纳米级的竹炭粉末加入到纺丝流体中制成的新型纤维品种,采用竹炭纤维制成的织物拥有超强的吸附、除臭、吸湿排汗、抑菌防霉、蓄热保暖等功能和作用。本课题以竹炭纤维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了竹炭纤维的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重点研究了纤维性能、纱线性能、胶炭整理剂的配制工艺、织物的整理工艺、织物的除异味能力、织物服用性能并对其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判,开发出了能充分体现其除异味性能特点的竹炭纤维除异味纺织品。选用的纱线为竹炭涤纶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细度为18.2tex,组分是50%的竹炭涤纶纤维和50%精梳棉。通过对竹炭纤维、混纺纱的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竹炭纤维单纤强力较好,断裂伸长率较大;混纺纱条干均匀度较好,成纱质量较好,细节很少,粗节和棉结也较少;竹炭纤维混纺纱强力一般,断裂伸长率较小,断裂功较大;竹炭纤维混纺纱的毛羽较少,捻度不匀率较低,有利于织物的加工;竹炭纤维混纺纱的回潮率较低,耐酸碱性较好,有利于织物后整理的进行。使用该竹炭纤维混纺纱线,在电脑横机上开发出五种组织的针织物。阐述了织造工艺和编织要点,并对织物的基本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竹炭纤维混纺线是适合开发针织面料的。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分析法对胶炭整理剂的配制工艺进行了研究,以织物的载炭量作为衡量指标,得出胶炭整理剂配制的最优方案为A1B1C2D2,即聚醋酸乙烯乳液含量为12%,聚乙烯醇为0.8%,椰壳活性炭粉含量为20%,十二烷基硫酸钠与活性炭粉的比值为0.15,浸渍温度为40℃,浸渍时间为30min,浴比为1:25。采用一浸一轧法对各种组织织物进行后整理,再对整理后的织物进行洗涤20次,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拍照观察,证实水洗后经本整理剂整理的织物仍具有大量活性炭粉粘附在上面,织物具有除异味的功能。对活性炭吸附的基本理论进行了阐述,以测试织物对甲醛的吸附能力来推测织物除异味的能力。自制密封实验箱,并对实验箱的密封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箱密封性良好。确定了甲醛快速检测试剂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0nm,求出了甲醛吸收标准曲线。经胶炭整理剂整理过的织物其吸附率有明显的提升,且织物的吸附率随着织物载炭量的增加而提高。吸附能力最强的罗纹空气层组织,其吸附率最大可达到42%左右。织物载炭量在小于25%时,其吸附率随载炭量的增加而提升趋势都比较明显,当载炭量大于30%之后,吸附率随载炭量的增加而提升趋势趋于平缓。为了检验经过胶炭整理剂整理的纺织品是否改变其原有的织物性能,对整理前后五种组织织物的热湿舒适性、顶破强力、悬垂性、折皱回复性、缩水率等服用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经胶炭整理剂整理后的织物与未整理的织物相比,除了透气性受到较大影响外,其他各种服用性能变化均很小,不影响织物服用性能。因此,经过胶炭整理剂整理的竹炭纤维针织物基本上保持了其原有织物的风格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