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学视野下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写作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fss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汉学家翟理斯之《中国文学史》是英语世界首部中国文学史著作,成书于1901年,比目前所知中国人最早自著的文学史著作,即林传甲、黄人的中国文学史均早。它不仅是对19世纪以来英国汉学研究的一个总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整个西方对于中国文学总体面貌的最初概观,亦是东方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该书系统地向英国读者展示了中国文学发展历程,在中国文学走向英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翟理斯《中国文学史》书写的学术背景及内容结构,分析该书运用的东方学研究方法及东方学思维,有利于正确评价翟理斯《中国文学史》在汉学研究和中国文学史书写的价值。  本文分为三章,从成书背景、书写特点、东方学研究方法及思维观念三个方面切入。第一章阐述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成书背景,包括学术背景以及前期汉学研究成果、出版社邀请等其它书写条件。正是受19世纪欧洲“文学史”体例的启发和影响,翟理斯没有沿用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而采用西方通史的形式来研究中国文学;第二章剖析《中国文学史》的历史分期及内容选择,将其与其它几部早期中国文学史著作比较,分析该书在内容选择和结构安排上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翟理斯《中国文学史》是立足西方学者视角,所面临的是欧洲的读者,因此在作品选择上倾向西方文学的价值取向,与中国学者的中国文学研究大相径庭。同时,采用断代分卷的历史分期法,虽不及后来文学史著作的结构完善,难以反映文学发展内在规律,但作为早期的探索,为后来文学史书写提供了范式。此外,翟理斯还注意到了佛教与传播媒介对文学发展的影响,此为其进步性;第三章梳理其与欧洲东方学之间的关系。翟理斯的《中国文学史》,深受欧洲东方学的影响,将中国文学置于实证科学研究之下,对中国文明、文化持质疑态度。虽然翟理斯对汉学研究保持热忱,试图为中国“正名”,但其笔下的中国和中国人形象,与其它东方学家笔下的描述基本保持一致,处处彰显出欧洲中心主义思想和文化优越感。反思翟理斯及其它东方学家对中国文明、文化对的评价和态度,对今日中西之交流亦有现实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总结过去的经验,目的是为了现在的学科建设与将来的学术发展.基于这种认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先从传统的金石学研究切入,援引古代学者常用的术语习语来描述史实,以求忠实于客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最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作家.19世纪80、90年代,他博取名家之说,融会贯通前人思考的成果,逐步形成并确立其独特的唯美主义思想.并且,他身体力行,把自己的
苏珊·朗格是一位与"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卡西尔齐名的女性艺术哲学家,西方学术界称誉她是"世界上在历来被男人占有的领域内获得承认的少数几个女人之一".在她几乎经历了整个
该文主要通过童话文本分析,揭示中国新时期童话创作思维的新突破以及重话观念的承接与走向,进而探寻重话的意义与价值.全文共分三章. 导论部分简述新时期童话多元并存、百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