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生猪养殖业是一个弱质产业,一方面生猪养殖面临市场风险、疾病风险和自然灾害等多重风险,另一方面,中国生猪养殖业仍旧是以散养模式为主,农户的风险转移能力小,因此,农户需要一种转移分散风险、分摊经济损失的有效风险管理机制,而政策性农业既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又符合农户的支付水平。四川省是我国的生猪养殖大省,其生猪养殖产业遭受着严重的疾病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农户收入不稳定,生猪养殖产业发展不规范。在这种情况下,政策性生猪保险的推广得到了四川省内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自从2007年开展试点以来,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定问题。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⑴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管理理论、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和福利经济学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开展进行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政策性生猪保险在我国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⑵在对四川省生猪养殖面临的主要风险和政策性生猪保险的探索情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了四川省开展政策性生猪保险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相关问题,认为总体上四川省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开展情况较为良好,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
⑶通过对资中、射洪和简阳三地118户生猪养殖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s模型,从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风险特征和社区特征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农户购买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因素,发现,户主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风险特征三个因素影响明显,而社区特征对于农户是否购买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影响并不显著。
⑷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要促进四川省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发展,需要完善生猪保险的政策法规体系并修改生猪保险条款中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加强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监管体系的建设,需要加大对政策性生猪保险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农户的保险意识,还需要加强对生猪疫情的防治等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