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患儿血AT-Ⅲ、纤维蛋白原变化及肝素治疗

来源 :山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113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测定肾病综合征患儿血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探讨小剂量肝素对其影响.方法:对57例肾病患儿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发病期、缓解期血AT-Ⅲ活性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其中符合高凝状态的诊断标准者,随机分为肝素钙组(30例)和对照治疗组(10例),并观察肾病一般生化学指标.选择18例门诊健康体检小儿为正常组.结论:肾病患者体内存在高凝状态,血AT-Ⅲ及纤维蛋白原是肾病血凝学变化的重要指标,确诊病例应及早应用小剂量肝素抗凝治疗.
其他文献
该课题旨在探讨角膜塑形术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视觉质量及其对角膜组织的影响,为健康合理地发挥角膜塑形术在治疗近视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Ⅰ目的:通过较大样本的临床病例
目的:p14ARF基因是一新的细胞周期调控基因,它主要使细胞阻滞于G1期和G2/M期.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p14ARF基因变异如缺失、启动子甲基化等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密切关
第一部分:洛沙坦对兔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内皮功能失调的保护作用;目的:评估洛沙坦对高脂血症兔的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论:高胆固醇血症时,AngⅡ通过AT受体对血管结构和功
目的:通过对子宫腺肌病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14-3-3ζ、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receptor beta, ER-β)与孤儿核受体类固醇生成因子1(steroidogenic factor-1, SF-1)基因启动子区
目的:淋巴瘤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淋巴瘤的发病率处恶性肿瘤的前10位之内,同时,也处于恶性肿瘤死亡的前10位。EB病毒是已知的肿瘤相关病毒,其感染与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