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锚固微破损法测强技术研究

来源 :济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huixi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微破损检测方法,就是在不影响结构物总体使用性能的前提下,直接从结构物上取样进行强度试验,或直接在结构物的适当位置进行局部的破损性试验,然后,根据试验结果推算混凝土的强度值。后锚固法也是一种微破损检测方法。此方法是在混凝土表面钻孔,用环氧树脂将锚固件锚固在混凝土中,待环氧树脂固化,锚固牢固后,通过对锚固件加载拔出力将混凝土拉至锥形破坏,同时用测力仪检测最大破坏力,根据混凝土锥形破坏力推定结构混凝土强度。本文结合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点,同时克服它们的缺点,保留了预埋拔出法检测结果离散性小,精度高的长处。 首先,本文通过试验分析,设计了混凝土抗拉力测试装置,确定后锚固试验的几何参数。试验证明,使用后锚固法测强时,锚固件的锚固深度、反力环内径和拔出试验仪加载速度都对试验数据有影响。后锚固法拔出的混凝土的破损形状基本接近锥形,根据混凝土强度高低的不同,锥形块体的大小形状略微不同。高强度混凝土拔出的锥形块体破坏面为喇叭状块体,被拉出的混凝土较少,低强度混凝土拔出的锥形块体破坏面为较规则的锥体,出现大量混凝土被拉出的现象,锥体的高度约等于后锚固件的埋置深度,而且混凝土试件上破坏面的大小与反力环直径相关。 其次,通过试验研究,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和误差分析,得出后锚固法的测强公式及回弹法、超声法、后锚固回弹综合法、后锚固超声综合法和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测强公式,并对这些测强公式进行了精确性比较。比较得到:后锚固法的拟合曲线的相关性比其它方法的拟合曲线的相关性好。平均相对误差比其它方法的平均相对误差小。后锚固法和后锚固回弹综合法的精确性接近,并能保证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后锚固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应用到实际中。数据分析表明,后锚固法的锥形拔出力与抗压强度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混凝土试件是模拟的结构建筑物,由混凝土试件得到的回归曲线的相关性和精确性,说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可能性。 最后,本文还分析了后锚固法的混凝土破坏机理,对锚固力进行了推导,并分析总结了后锚固法的各种影响因素,如混凝土密实度的影响、原材料的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养护条件的影响、坍落度的影响、钢筋和预埋件的影响、反力支承的影响、反力支承环内径的影响、锚固深度的影响、碳化深度的影响、钻孔的影响以及粘结剂的影响等。混凝土是由水、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掺和料等组成的多相混合材料,因水泥等水硬性胶凝材料的作用将这些混合料粘结在一起,随着水泥等材料的逐步硬化,混凝土强度逐步增高,宏观上的混凝土强度增长过程中同时包含着复杂的微观物理化学变化。
其他文献
本研究检测到上海水源之一的长江原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溴离子(Br—)。因此针对含溴离子的长江原水,进行了小试规模的臭氧化副产物试验,紫外(UV)去除BrO—3,避光氯化,UV和氯、氯胺
随着爆破技术的广泛应用,爆破工程引起的爆破地震效应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相关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课题。本文基于广州某隧道爆破工程振动监测实测数据,分析了爆破地震波
核心型钢混凝土结构由于在钢筋混凝土截面配置了少量型钢,可以有效减小柱截面尺寸,提高柱抗剪承载能力和变形能力,在高层住宅和多层办公楼结构体系中得到广泛应用。开展循环
疏桩作为一种新的桩基设计理念,因为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从而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然而由于受到认识水平和计算手段的限制,许多设计工程师还是采用传统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结构正向着大型化、复杂化方向发展,新型结构不断出现。有些结构的重要部件一旦发生损伤,其破坏程度将迅速发展,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将很有可能导致整个
土作为建筑材料、地基及地下工程的围限介质得到广泛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工程向着高、大、深、重及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对作为建筑地基的土提出越来越苛求的强度和变形要求。长
目前国内外对偏心基础隔震结构的研究尚不充分。在进行基础隔震研究时,常常采用简化的模型和假定,忽略了基础隔震结构偏心造成的扭转反应的影响。随着隔震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深入
钢筋混凝土结构局部区域拉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或裂缝超宽的问题至今缺少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针对这类问题,本文提出在混凝土结构的受拉侧设置局部增强钢板(即局部增强的
结构损伤诊断和在线监控在土木工程领域已经越来越重要。动力测试的出现,相对于静载试验,让损伤诊断更加经济快捷,让在线监控更加切实可行,目前在信号处理领域频域法发展最为
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试验研究是课题组关于“超低温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性能试验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78309)的一个子课题。造成预应力损失的原因有很多,课题研究方向为混凝土低温特性引起的预应力损失,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与混凝土低温收缩徐变试验两部分。混凝土超低温热应变试验研究了含水率、水灰比与降温速率对混凝土试件在降温过程中轴向应变的影响,并比较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