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脑炎。该病毒是嗜神经性病毒,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严重的炎症反应。乙脑病毒跨越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是该病毒引发脑炎的关键因素。目前研究表明,在乙脑病毒感染过程中血脑屏障受到破坏,通透性升高,但是病毒如何突破血脑屏障进入脑内,何种因素导致血脑屏障改变,这些问题仍存在争议,机制尚不清楚。 本研究首次探索了乙脑病毒进入脑部和血脑屏障通透性发生改变的先后关系。首先以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病毒作为动物感染模型,研究了发病小鼠不同组织中的病毒含量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并且从感染后第1-6天,每天同步检测了脑组织中病毒拷贝数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之前,脑组织中已检测到乙脑病毒,说明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于血脑屏障改变之前。然后,建立Transwell-单层内皮细胞模型,在体外进行血脑屏障的初步模拟,并利用该模型研究引起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的原因。我们用发病小鼠的脑上清和病毒分别处理Transwell-单层内皮细胞,并比较其通透性的改变,结果表明,单纯的病毒处理并未明显影响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而发病小鼠的脑上清无论是否经紫外灭活,均能引起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说明主要是发病小鼠脑上清中的炎性因子作用于内皮细胞,导致其通透性发生改变。 综合以上结果显示:在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之前,乙脑病毒可进入脑部,然后在脑内进行大量的复制;在病毒复制的过程中,引发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脑部所产生的炎性因子作用于血脑屏障,致使其通透性升高;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升高可能促进外周免疫细胞进入脑内,加重脑部炎症,甚至导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