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尺寸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建造工艺及单点加载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Polymer,简称FRP)是一种新型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的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中。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构件是一种新型组合构件。该新型组合结构中,内部填充的混凝土受到FRP外管和钢内管的约束作用,相比未约束混凝土具有更高的受压强度及更好的变形能力;钢管由于同时受到外侧混凝土及FRP管的约束,能有效避免向外屈曲,能充分利用其强度。此外,钢管与FRP管还可以作为浇筑混凝土的模板,可以免除施工过程中的模板费用;FRP管还可以保护钢内管及混凝土不受腐蚀环境影响,特别适用于在有抗震设防要求地区及侵蚀环境中的建设桥梁结构及大跨度结构。然而,目前为止,针对该新型构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梁、柱结构方面,对于拱结构的研究非常有限,相关工程应用则至今未见文献报道。在此背景下,本课题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1.试件设计和加载装置设计根据安徽省六安一中扩建项目拟修建的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桥,设计并建造了两个足尺拱试件,拱的计算跨径为12.31m,计算矢高为1.175m,采用Ф299×128)8),Q355C钢管;混凝土为C4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同时,通过钢结构规范验算和有限元模拟的方法设计了用于拱加载试验时的自平衡装置:包括支座、底梁和拱脚三个部分。2.施工工艺研究分别研发了现浇式和预制装配式两种施工工艺,并利用两种施工工艺分别完成一个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的建造(共二个);现浇式拱采用先将钢管和FRP管连接成拱后一次性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建造,预制装配式拱采用逐段建造浇筑混凝土后再连接成拱的方法建造。3.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的单点加载力学性能研究并对比两种不同施工工艺建造的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的单点加载力学性能,加载方法为跨中单点加载,观察了整个试验过程中的试验现象和破坏模式,得到其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试件变形发展和试件关键位置的应变(钢与FRP管内)发展规律,对比分析了两种建造方法对FRP-混凝土-钢双壁空心拱桥单点加载力学性能的影响。
其他文献
在大数据时代和全国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互联网中已经存在大量的数学题资源。而数学题相似度计算方法是从这些资源中精准检索出所需题目的关键技术。目前的数学题检索应用主要是基于文本相似度计算方法,而未考虑数学题的逻辑关系和几何数学题的图形。尽管数学题中相同题意的句子会有不同的自然语言表达,但其中的逻辑关系是不变的。此外,几何数学题的图形信息也应纳入相似度计算。因此关注逻辑关系和图形信息的数学题相似度计算方
压电智能骨料是目前用于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中常用的传感器,可进行动态应力及材料性能的超声监测。压电智能骨料嵌入结构时往往需要通过粘结或绑扎方式固定到钢筋等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干扰监测区域应力场且传感器位置稳定性较差,由此影响监测精度。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压电智能骨料嵌入方法——预制块嵌入法(Concrete Block Casing,CBC)。通过数值及试验研究发现,与传统嵌入方法相比新型嵌入方法显著
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是严重危害东南亚海水养殖鱼类的寄生虫病原。MAPK与MHC Ⅱ抗原提呈通路是宿主免疫激活及特异性免疫起始的重要通路,在该寄生虫介导的鱼类相关通路应答机制还不清晰。本论文以石斑鱼为研究对象,对刺激隐核虫感染石斑鱼后的MAPK经典通路中的重要分子MEK及C-Raf,以及其通路与MHC Ⅱ信号通路相关性进行了研究。MEK双特异性蛋白激酶是一类丝裂原
显著性目标检测任务旨在将图像中最具有视觉差异性的区域定位和分割出来。它被广泛应用于其他复杂的计算机视觉任务的预处理,如图像编辑、图像描述以及问题回答等,以简化这些视觉任务,提高任务处理的效率。近年来,得益于全卷积神经网络的飞速发展,显著性目标检测的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极大地提升了显著性目标检测的性能。然而在显著性目标的尺度、形状多变以及背景环境复杂的场景中,现有的算法无法捕捉到变化目标的信息,
世界城市化建设的浪潮和人类过度活动的冲击是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的重要原因,也威胁着世界的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国际社会逐渐认识到这种发展并非长久之计,提出可持续发展目标,并在近年开始倡导自然与文化协同发展。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当前逐步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坚定走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仅对生态系统自然环境的健康维持提出要求,也对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空间建设提出新的
传统改性沥青的成本增加、制备工艺复杂、相容性差、储存稳定性差,促使人们在不影响改性沥青性能的前提下,开发环保、可再生、经济的改性沥青。为了克服常规改性粘合剂的上述缺点,引入用于柔性路面的改性粘合剂的替代来源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木质素作为一种沥青改性剂,因其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可再生性好、具有提高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潜力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缺乏对不同类型木质素改性沥青的性能、储存稳定
网格模型与点云模型是三维模型的两种重要表示方式。为了使三维模型呈现的真实感更加强烈,网格模型与点云模型的精细程度变得越来越高。这给数据加载和模型渲染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性。为了减少加载和渲染三维模型的时间开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减少原始网格模型中的面数或点云模型的点数来对三维模型进行数据的精简。许多研究者提出了保持三维模型几何形状特征的简化算法并取得了成功的效果。然而三维模型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在模型的
醇醚羧酸盐(AEC)是一类新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小、易生物降解、表面张力低及与其他表面活性剂配伍性好等特点,是一类多功能的绿色表面活性剂。我国对AEC的研究已有十多年,主要工艺路线为氯乙酸钠与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反应制备AEC。但由于氯乙酸钠羧甲基化法的产品质量不高,限制了产品的应用推广。与传统工艺相比,贵金属催化氧化法具有工艺流程短、对设备要求低、可用于连续化生产并可制成高纯度产品等优点,因此引
神经元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神经信息.因此对神经元的放电节律的研究更有助于理解神经信息的编码和表达.内分泌神经元控制体内各种激素的分泌,对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身体机能的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三维的内分泌模型为基础,结合动力系统分岔理论,通过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探究该模型固有的动力学性质以及在电磁感应下神经元产生的分岔与放电模式.本文第三章研究了钙离子电流变化下内分泌神经元产生的放电模式.利用快
人体外形重建在许多场景中都扮演着必要的角色,例如在虚拟现实游戏、电影特效、产品定制、增强现实等许多应用中都少不了人体外形重建。图像和视频是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因此如何从图像和视频中获得人体姿态一直是计算机视觉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大多数研究工作都试图采用回归人体参数模型,从而产生与图像和视频中人体一致的姿态。然而,这些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人体参数模型无法显示,诸如头发、面部表情、衣服的细节等;因为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