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涉藏报道的东方主义范式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f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的是以《纽约时报》为代表的美国主流媒体涉藏报道,但在切入点和思考角度上与以前的研究文章有所不同。以爱德华·萨义德的后殖民批评理论东方主义为依托,从一种话语和思维延续性的角度揭示了美国主流媒体中的涉藏报道对传统东方主义权力话语和思维模式的继承性,阐释了所谓的“西藏问题”是强加于中国的霸权权力话语,对西方利用西藏“他者”延伸对中国的霸权触角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本文选取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4月1日两年四个月内《纽约时报》以西藏为主题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全文共分三章。  在第一章中,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分析,笔者对西方的“西藏香格里拉”神话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阐释了西方“西藏香格里拉”神话的来源、发展,以及“西藏香格里拉”神话如何在西方定型,又是如何影响了西方人眼中的西藏,形成了西方人的“香格里拉”西藏观。通过对西方关于西藏的小说和电影的解读,笔者剖析了西方“西藏香格里拉”神话所蕴含的东方主义特性,阐释了西方“西藏香格里拉”神话是西方对西藏“他者”东方主义式的想象、表述、建构、类型化以及对西藏“他者”的利用,展示了西方东方主义式表述西藏“他者”的历史渊源。  在第二章中,通过对两年四个月内《纽约时报》西藏报道的定量研究,笔者发现了其报道西藏模式的滞定型。“西藏问题”在不同文本,不同文类中呈现出固定地、稳定地出现,强加于中国之上的“独裁”、“压制”、“镇压”、“破坏”、“威胁”等恒定修辞,通过文本意义的接受和循环,规约了当下《纽约时报》西藏报道的情况,西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由此变得任意而自由,不仅可以随便地复制和粘贴,而且在“西藏问题”的模式下可以容纳任何想赋予的意义。实质上,遵从了东方主义表述东方的滞定型和陈词滥调的塑造。  在第三章中,通过对《纽约时报》西藏新闻报道以及西藏评论文本的分析特别是对拉萨“3.14”事件的报道文本分析研究,笔者发现《纽约时报》西藏新闻报道和西藏评论,借助“独裁天性”、“内在残暴性”、“独裁”、“统治”、“压制”、“镇压、“破坏”、“威胁”,等等传统东方主义权力话语,在“西优东劣”、“西上东下”、“西善东恶”传统东方主义思维方式的偏见下,营造了一个“西藏问题”,打造了一个“独裁专制”的中国形象。笔者对这种传统东方主义话语伴随权力的渗透延伸的对中国的霸权触角进行了剖析和批判。  通过对《纽约时报》西藏文化报道以及旅行游记的文本分析研究,笔者发现,“西藏香格里拉”神话在《纽约时报》涉藏文化报道和旅行游记中重新复活,神圣、圣洁的光晕笼罩其上,将西藏由遥远的边陲地域转换为制作者的各种想象,实际上是西方对西藏“他者”的文化想象和利用,极大的满足了西方人对“香格里拉”神话的向往,同时也在召唤更多的西方人继续建构对西藏的想象;将现代化与保护传统对立起来,鼓吹中国“破坏”西藏的传统文化、自然环境、神圣宗教等等,渲染和鼓吹“遭到‘邪恶’中国‘践踏’和‘污染’的香格里拉”,实质上是在利用他们所臆想的“西藏香格里拉”的特点和功能(泛神性、原始性、异国情调、神秘色彩、罗曼蒂克化)将所谓的“西藏问题”升级,为其霸权政治服务,延伸了西方对中国的霸权触角。  最后,笔者得出研究结论:囿于西方传统的东方主义意识形态,《纽约时报》中的“西藏”被置于“他者”的境地而无法自拔。无论是“香格里拉”还是“西藏问题”都是西方通过构想,在“西方中心论”、“西优东劣”的思维方式下,借助于一种“苦心经营”的权力话语对西藏“他者”的想象、表述、建构、类型化以及对西藏“他者”的利用,正是借助这种不断灌输的东方主义权力话语,伴随着“权力”的渗透,延伸了西方对中国的霸权触角。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对农电视传播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国拥有近9亿农民,却一直没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国家级农业电视专业频道。当今,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村不断出现新问题、新特点,农
期刊
期刊
齿轮几何精度计算机辅助设计 ,以理论设计和优化设计代替传统的经验设计和人工检索 ,加快了设计进程 ,提高了设计质量。该软件成功地解决了VisualBasic与数据库之间的接口 ,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中国西藏》是一份非常年轻的杂志,1989年在北京创刊。在国内期刊界,它的身份比较特殊——“中国出版的面向海外发行的专门报道今日西藏详情的综合性季刊”。它身份的特殊性,决
近年来,山东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正从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rn努力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行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履行政府职能,创造良好的发展机制;造就了山东建筑业持
随着计算机辅助质量控制系统的发展 ,显著性检验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中的必备工具 ,也面临着程序化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分析了显著性检验程序化的关键性问题 ,并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