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信用(Trade Credit)产生于商品交易中的赊销赊购行为,是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的短期资金融通。商业信用是由各经济主体基于真实的商品和服务贸易而产生的,具有自发性、灵活性的特点。过去的研究较多地关注商业信用的交易属性,而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短期融资工具,并开始关注商业信用与货币政策的关系。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反向替代关系,商业信用对于贷款难的企业来说是缓解资金紧张的替代融资方式。如果这种替代效应存在,商业信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对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理解。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6年-2013年年度财务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研究货币政策、产权性质与商业信用替代融资效应。通过研究发现,商业信用与银行借款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并且这种替代效应大小与货币政策有关。货币政策越紧缩,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就越多,商业信用替代融资效应就越强;货币政策越宽松,企业使用商业信用就越少,商业信用替代融资效应就越弱。此外,对非国有控股企业来说,商业信用替代融资效应受货币政策影响显著,国有控股企业受货币政策影响不显著,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存在着基于产权性质的信贷歧视,不同产权性质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有差异。最后从完善货币政策制定、金融机构开发“供应链金融”创新产品、政府加强货币紧缩期商业信用监控和逐步破除信贷歧视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