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手段。不同民族的交往,不同文化的交流,必然带来不同语言的接触。语言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语言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不同语言使用者的相互交流自然会导致语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因此,作为诱发语言变化的外部原因之一,语言接触会导致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和词义上产生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可称为语言接触引发的变化。汉英语言接触始于明末清初。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被迫对外开放,贸易与文化的交流导致了大规模的中英语言接触。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随着中英语言接触的不断加深,一些英语成分不断被借用到汉语中来。1978年改革开放后汉英语言接触更为频繁与广泛,汉语在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为自电话、电视以来最重要的通讯手段,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作为一种网络上使用的全新语言形式,网络语言在词汇和句法上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特征。在这些特征中,由汉英接触而引发的特征是本文的研究对象,我们称之为汉英语言接触引发的网络语言。本文主要研究汉英语言接触和语言变化,旨在分析英语在多大程度上使汉语产生变化,并试图探索影响这些变化的因素。文中列举了由汉英接触引发的网络语言,通过从词汇和句法两个方面对这些网络语言进行分析进而考察由于汉英接触而导致语言产生的变化。此外,本文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阐述了直接或间接影响这些变化的外部因素。这些外部因素包括语言接触的强度、互联网的产生及普及、年龄、文体、言语适应以及态度等。本文内容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标、背景、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和语料收集。第二章对语言接触、语言变化以及网络语言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第三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试图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结合的角度对语言变化进行因素分析。第四章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归纳了中英语言接触引发的变化在网络语言上的体现。包括从词汇层面对受英语影响而产生的借词和缩略语进行分类分析,并从句法层面对语码混合、词性变化、谓词成分+ing句式、赘词附加以及词序变化进行分类论述,并辅以从互联网中搜集的实例。第五章从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角度对影响语言接触引发的变化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第六章总结了全文,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本研究对语言规划和语言教学的意义,以及本文的不足之处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第一,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将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一些因素结合起来对接触引发的变化进行阐释。第二,对网络语言研究而言,本研究对由汉英接触引发的网络语言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因而从成因上对网络语言的发展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具有指导意义。第三,本研究对有关语言接触、语言变化和网络语言方面的政策的制定以及语言教学均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