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庐残照王时敏晚年的生活与艺术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ee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子的“生於忧患,死於安乐”是中国读书人两千年来共同敬畏的人生格言。西卢老人在追寻"安乐"的生活中,几乎让家族"死"去,却造就了他早年和中年那种矜贵静雅的艺术风格,而国破家衰之後产生的"忧患"意识,让他晚年的作品一变为苍茫浑厚。其人生经历,无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艺术创作中。  当我们试图进入过去的时代去理解历史时,对细节的发掘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体味当时的情境。历史其实是一种记录,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判与记录的细节息息相关。而我们常常为了某些预设的结论有意无意地回避与结论相左的细节,因而失去了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  本文尝试通过对几个案例的分析来重现王时敏晚年生活与艺术活动的一些细节,可能也包含了我们曾经想回避的那部份。  作为明朝宰辅之孙,世受皇恩却出城迎降,做诗忏悔的同时交结新朝权贵、积极鼓励子孙科举入仕。以传统的价值观衡量,王时敏晚年的这些表现历来被认为不够“高尚”。然而,顺治後期至康熙初年,江南世族连续遭到清政府的严酷打压,不少世家就此衰落,王氏家族得以保全并重归士绅阶层,继而延续了数代的繁荣,这与王时敏务实和较为圆通的处世态度不无关系。如果我们以人文情怀去解读这位矛盾、复杂但是真实的晚年王时敏,他在那样一个大背景下的所作所为就容易被理解了。这种“理解”或许就是狄尔泰所说的Verstehen吧?  在故国沦丧、家园破碎的晚年,我们不难想像王时敏是多麽向往田园的静谧和安宁。他不仅在捉襟见肘的处境下执意修建西园,还对赵令穰的《湖庄清夏图卷》寄予深情。与北宋传统山水的巨幅大嶂不同,湖庄卷画面纯静,结构平简,且蕴含温情,令观者起莼鲈之思。清初离乱之後,惊魂甫定而精神无可依托的江南文人恐怕更容易被它散发的这种气息吸引,它所展现的静好足以安放和慰藉那些残缺的心灵。湖庄卷在中国绘画史中先後有若干不同的叫法,清初的艺术家从中自由撷取的名称包括《湖庄清夏图》、《荷乡清夏图》、《江乡清夏图》,或取其简称《江村图》、《村居图》,而无论名称如何变化,它们都隐喻着避世而居的理想生活。这或许是湖庄图式在清初流传开来的精神上的理由。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国际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文化和知识为核心的创意产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的许多城市已
腰山王氏庄园位于河北省顺平县腰山镇南腰山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庄园呈长方形。庄园占地面积18.6万平方米,合279亩。世祖王锡衮为清朝汉军正黄旗将军,清顺治元年(16
绘画艺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我们就要重视视觉艺术,用观看的方式来表达。从艺术的本质方面去理解绘画,学会用眼睛去观看,去思考,去探索;以动态的、不确定的视角来重新认识我们的客观物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工艺美术运动之后的世纪交替期,欧洲开始流行起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种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ArtNouveau)。它在形式上直接地受到英国工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说起雕塑,人们的头脑中会涌现出如掷铁饼者大卫、断臂维纳斯、自由女神、秦始皇兵马俑、铜奔马、艰苦岁月、五羊石像……如此众多的形象,都是古今中外的经典。在2010年2月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