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德华·伯恩施坦(Edward Bernstein)(1850—1932年)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和世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史上著名的理论家和实践活动家,其对社会主义出场路径的探索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引起了巨大争议,社会主义各方对其也是褒贬不一。时至今日,伯恩施坦及其思想仍对西方各国乃至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思维产生着重要影响。对社会主义出场路径的再探索,是伯恩施坦根据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诸多变化,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在场性,在对其进行全面修正的基础上,从另外的视角阐释无产阶级的斗争方式,解释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与轨道,力争在新形势下探寻出一条符合现实需要的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在随后的社会发展中,其理论观点在许多方面也似乎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呈现出多种现实的表象。因此,如何客观、正确地认识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理论,将对我们认知当今社会发展,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具有重要借鉴与指导意义。理论界诸多学者已经从多方面、多层次对伯恩施坦及其修正主义思想做出了详尽的论述,本文也只是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对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理论的一些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与认识。本文从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出场路径探索出发,通过阐述其对西方各国乃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思维产生的重要影响,展现题目研究的背景与意义;通过对伯恩施坦问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从而提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再探索动因分析。主要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变化、工人阶级内部构成的复杂性、恩格斯晚年革命策略思想的影响以及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内涵的重新思考四个方面论述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指出当时的社会状况、工人阶级状况和社会主义民主党的境遇是伯恩施坦重新对社会主义出场路径进行思考的客观背景,其主观上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意图。第三部分:论述伯恩施坦对社会主义实现方式的探索:从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现实出发,否认资本主义面临着指日可待的经济危机;通过对无产阶级在现阶段下不能成为社会主义承担者的分析,指出依靠工人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实现社会主义是不可能的。主张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步入社会主义,扩大政治民主,加强与资产阶级政党的联盟,充分发挥资产阶级所赋予普选权的作用,积极参加政权,一步一步实现社会主义。建立经济民主,充分发挥工人消费合作社、国家对私人企业的干预以及市政社会主义等“社会主义萌芽”的作用,积极向社会主义进化。第四部分:伯恩施坦社会主义出场路径再探索综合评价。首先,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理论;其次,在资本主义发展问题上,伯恩施坦确实看到了不同于马克思主义预言的状况,并注重对这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历史证明,伯恩施坦对发达资本主义的许多分析是正确的;再次,伯恩施坦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利用民主权利进行斗争,走“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但伯恩施坦却将它绝对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