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植物侧根发生能力可作为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弱的一种重要标志。在耐逆境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根中已获得响应石油污染胁迫的甘露聚糖酶基因(Mir MAN),转化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Mir MAN-OE)。本研究通过调查转化植株生长性状及侧根发育情况,并通过盐胁迫下该基因过表达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耐盐适应性鉴定,解析了该基因提高植物盐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侧根发生能力可作为植物适应环境能力强弱的一种重要标志。在耐逆境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根中已获得响应石油污染胁迫的甘露聚糖酶基因(Mir MAN),转化拟南芥获得过表达植株(Mir MAN-OE)。本研究通过调查转化植株生长性状及侧根发育情况,并通过盐胁迫下该基因过表达植株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及耐盐适应性鉴定,解析了该基因提高植物盐胁迫适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观察和统计Mir MAN-OE和野生型(WT)拟南芥的生长形态相关指标发现:Mir MAN-OE拟南芥的莲座叶直径与根长显著高于WT;Mir MAN-OE拟南芥植株主根比WT增长2.667倍,侧根数量比WT增加4.727倍,根系平均直径增加1.611倍,显著促进了转Mir MAN基因拟南芥的主根伸长和侧根密度;Mir MAN-OE拟南芥植株内源激素测定表明参与侧根发育的生长素含量先比于野生型显著增多。(2)利用Mir MAN-OE和WT拟南芥,对其进行盐胁迫耐受性分析。在高盐150m M Na Cl胁迫处理下,与Mir MAN-OE拟南芥植株相比,WT植株叶片失水皱缩,叶片发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Mir MAN-OE拟南芥植株复水后存活率比WT提高了38%。(3)利用Mir MAN-OE拟南芥植株,对其进行盐胁迫耐受性分析。盐胁迫对Mir MAN过表达植株的根长和侧根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表明在盐分胁迫下Mir MAN基因对侧根发育有积极作用;盐胁迫响应相关生理指标响应迅速,Mir MAN-OE拟南芥植株的SOD、POD与CAT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WT,而MDA与H2O2、O2-含量低于WT,可见Mir MAN通过影响上述生理指标提高了拟南芥对盐胁迫的耐受性。(4)进一步对短期盐胁迫下Mir MAN-OE拟南芥植株BR合成基因、IAA信号响应基因、盐胁迫响应基因以及侧根发育基因的转录分析,表明Mir MAN正调控BR合成基因DWF4基因表达以及响应IAA信号的ARF7和ARF19基因表达;Mir MAN促进细胞内快速响应胁迫基因RD29A高表达;Mir MAN促进侧根发育基因LBD16与LBD29的表达。综上结果表明,Mir MAN基因能提高植株对盐胁迫的耐受性,通过促进主根伸长,侧根密度增加形成适宜逆境的根系形态,以及通过部分抵消盐胁迫下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效应正调控紫茉莉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同时,Mir MAN基因可以作为植物盐分环境的耐受性筛选目标分子,进行耐受性早期鉴定;还可以作为揭示植物非生物逆境信号转导与侧根可塑性分子机制的重要靶基因,可以进一步利用该基因,培育在非生物胁迫下具有更强韧性和改善根系构型的作物。
其他文献
卡巴呋喃是以乙酰胆碱酯酶为作用靶点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因其高毒性和高残留,在甘蓝、番茄、甘蔗等瓜果蔬菜的使用中已被列为禁用农药。由于其防治玉米幼苗期害虫的高效性,在我国东北地区仍被用作玉米种衣剂广泛使用。微生物是修复农药残留的最有效方式。已有研究报道了部分降解卡巴呋喃的菌株,但这些菌株功能相对单一,实际运用受限。因此,探寻高效稳定降解卡巴呋喃的菌株及其作用机制仍是研究热点。本论文从玉米根际土壤中筛
CRISPR/Cas技术作为一种简单、廉价且高效的基因编辑技术,深受科学家的追捧,且在生物相关领域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就。碱基编辑器作为“基因魔剪”在遗传疾病的治疗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被作为哺乳动物细胞标准递送系统的r AAV对所递送的DNA大小有一定的限制。另外,现有的碱基编辑器编辑效率不高,编辑窗口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创建了分别基于Intein与PB1-PB2的分离式
百合是百合科(Liliaceae)百合属(Lilium)多年生草本球根花卉,其因花大且艳丽,具有独特的香味而广受人们的喜爱,是世界五大鲜切花之一。中国是世界百合起源中心,然而我国百合产业发展缓慢,远源杂交障碍及克服技术缺乏严重阻碍了我国百合新品种选育。OT(Oriental hybrids×Trumpet hybrids)杂种系百合具有着抗性强、花大、具有独特的香味等优点,然而其侧向生长的花朵有碍
根毛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了根的表面积,提升了根从外界环境中对水分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同时在植物适应干旱胁迫下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微丝骨架作为细胞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根毛生长的调节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干旱诱导根毛生长中微丝的动态变化及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拟南芥微丝捆绑蛋白AtVLN4具有正向调节根毛生长作用。本实验室前期发现微丝解聚因子AtADF11具有负向调节根毛生长作用,并且在干
玉米(学名:Zea mays L.)是一种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在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风力等作用发生倒伏,而且各种病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有研究表明,植物细胞壁的机械强度与植株的抗病性和抗倒性有关,而NAC类转录因子在植物次生壁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实验室前期在玉米中筛选出一个NAC类转录因子基因ZmNAC19,该基因在叶片中高表达,并通过转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该基因导
玉米(Zea mays.L)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低温作为限制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已被广泛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玉米耐冷的相关机制,本研究以抗冷基因型玉米MT和冷敏感基因型玉米MS为材料,调查分析了两不同耐冷型三叶一心期玉米幼苗在4℃低温处理4 d时的形态学和生理生化指标差异,同时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我国拥有丰富的野蚕种质资源,野蚕产业是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产业。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对野蚕种质资源的类群划分与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测定了16个柞蚕(Antheraea pernyi)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结合已有的8个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分析了柞蚕品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以探究柞蚕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种内系统发育关系。本研究还基于67个樗蚕属(Samia)野蚕的COI基因序列,构建了樗蚕属野蚕的
多斑柞跳象Rhynchaenus maculosus是近年来发生于我国的柞树潜叶性害虫,在林业、园艺和柞蚕业上的危害日益严重,对柞蚕饲养的影响尤为突出,其发生时期与柞蚕放养时期高度吻合,严重影响柞蚕的正常取食。由于该虫为我国新发害虫,其生物学以及发生规律等可利用信息有限,生理生化等相关信息更是处于空白。为了揭示多斑柞跳象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生规律及生物学过程,探索其生理生化等相关发育规律,挖掘、筛选和
番茄是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作物之一,但在实际生产中易受生物与非生物胁迫的影响,从而造成减产。表皮毛作为番茄表面一种特化的毛状突起结构,在抵御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JA信号与番茄表皮毛的形成、腺体内次生代谢物的积累关系密切,其信号通路上的关键转录因子SlMYC1是表皮毛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是植物生长发育的核心调控元件,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TOR能调控番茄表皮毛的
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与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是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重要森林和经济树种,也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柞蚕饲料树种。由于形态上相似、分布范围上高度重合,以及自然状态下存在着大量种间杂交,自1912年辽东栎建种以来关于二者分类关系的争议就一直不断。有学者认为辽东栎应归入蒙古栎作为一个亚种,也有学者认为辽东栎与蒙古栎是两个不同的栎属植物种类。本论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