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不断普及,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公共空间已经成为新的公共领域。网民已经习惯通过诸如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多样的网络媒介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为公共政策过程提出对策建议,也因此逐渐形成了网民网络参与行为。由互联网形成的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社会治理的延伸领域,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高度重视网络民意。鉴于国内研究还没有深入考察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参与行为的层次性问题,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以使用与满足理论、隐私关注理论、媒介依赖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将网络参与行为分为网络关注和网络卷入两个层次,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两类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编制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以SPSS和AMOS作为主要的分析工具,探寻网络使用、信息隐私关注、内部效能感、外部效能感等因素对网民网络关注行为和卷入行为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理论的分析和归纳,包括分析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和流程,归纳和评述国内外现状,总结和提炼论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并为论文假设的提出和模型的构建整合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根据相关文献分析,结合国内现状提出假设,并依据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并针对性设计量表问题,进而进行量表的分发和数据的收集,最后则是对获取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第三部分是应用研究部分,总结和梳理研究结果,为政府广纳网络民意、提升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出对策建议。第四部分是总结和展望部分,包括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研究的局限性。研究发现,网络使用、内部效能感正向影响网民的网络关注行为;网络使用、社会交往、自我认同、外部效能感、网络关注正向影响其网络卷入行为。因此,本文提出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广纳网络民意的对策建议,包括从改善“视而不见”,建立健全制度、杜绝“虚拟圈套”,提高网民素质、减少“听之任之”,强调启发引领、减少“以讹传讹”,规范网络媒介。这对引导网民建立合理、健康的网络参与行为意向,扩宽政府民意吸纳渠道,提升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