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之行 始于传统——李安电影作品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li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互动的动荡时代,李安的电影作品不仅风靡各大影展和主流院线,同时也神奇地俘获了不同国度和民族观众的心,但是中国大陆学院派对其作品的研究却始终略显冷清。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研究者身在以反传统为正道的“第五代语境”中,认为李安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反叛,不够主流,也缺乏深度;或是纠缠于“中西文化冲突”的自设背景,反而忽略了电影作品本身的倾向。而本文认为,大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同样可以包括划分电影类别所用的传统类型和西方文化传统。李安的电影作品正因为在平衡各种传统之中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性而独树一帜。但是李安对每一种传统的态度又不尽相同:在影片形式上,他在因袭类型电影外貌的同时消解其标志性内核;在影片内容上,他对中国传统采取历史性的描述,而对西方传统则用聚焦式的领悟。因此本文从李安电影被误读的外观层面、反类型电影的形式层面、反思中西文化传统的内容层面和用平衡之道与布衣之眼弥补文化断裂的审美层面等四个横截面逐层深入,以传统为纵线,解析李安对传统的复杂态度及其作品魅力的真实原因。
其他文献
在黑暗而动乱的年代,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恪守着一贯的反战理念,为失去理性的世界和绝望脆弱的人们撑起了一片精神的天空。本文以茨威格的反战小说和传记作品
出现在清朝嘉庆年间张南庄的《何典》,虽继承的是志怪小说的传统,却有着开创性的意义:他第一次将志怪小说发展成为荒诞的讽刺小说,从而在中国鬼文学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目前对
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最早倡导者与开创者,称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并不为过。他无论在创作实践还是理论倡导上对中国现代散文发
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坦指出:“思维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起始于问题,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可见,数学思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是数学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