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互动的动荡时代,李安的电影作品不仅风靡各大影展和主流院线,同时也神奇地俘获了不同国度和民族观众的心,但是中国大陆学院派对其作品的研究却始终略显冷清。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研究者身在以反传统为正道的“第五代语境”中,认为李安作品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够反叛,不够主流,也缺乏深度;或是纠缠于“中西文化冲突”的自设背景,反而忽略了电影作品本身的倾向。而本文认为,大文化意义上的“传统”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同样可以包括划分电影类别所用的传统类型和西方文化传统。李安的电影作品正因为在平衡各种传统之中保持了浓郁的民族性而独树一帜。但是李安对每一种传统的态度又不尽相同:在影片形式上,他在因袭类型电影外貌的同时消解其标志性内核;在影片内容上,他对中国传统采取历史性的描述,而对西方传统则用聚焦式的领悟。因此本文从李安电影被误读的外观层面、反类型电影的形式层面、反思中西文化传统的内容层面和用平衡之道与布衣之眼弥补文化断裂的审美层面等四个横截面逐层深入,以传统为纵线,解析李安对传统的复杂态度及其作品魅力的真实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