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乐”(lè)情感的境界论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存在—存在者”的思想视域,本文提出:孔子“乐”(lè)的情感有丰富的境界层级性,有三个观念层级的乐或者说三种境界的乐。一是形而下层级的道德之乐的境界,二是形而上层级的乐天知命的境界,三是存在本源层级的仁爱之乐的境界。形下的道德之乐和形上的乐天知命为存在者层级的乐,是对象性的乐、存在者之乐,即“乐”总是乐一个对象,所乐有物或者说是有所乐之乐;本源之乐即仁爱之乐则属于存在层级的乐,是前存在者的、非对象性的无物之乐或无所乐之乐。形而下的道德之乐的境界,是孔子“乐”情感的最低的境界层级。“形下之乐”所乐的对象是形而下的存在者,在孔子那里,所乐的形而下的存在者就是“德”,可以说形下之乐就是道德之乐,即“乐道德”、“成德而乐”。所以所有有益于德性修养的事情就都可乐,“学习”可成德、“贤友”可成德、“礼乐中节”可成德,所以孔子以“学”、“友”、和“节礼乐”为乐。由此也可见,孔子形而下的道德之乐其实就是“乐德合一”,有“德”才有“乐”,或者说是“德福一致”。形而上的乐天知命的境界,是孔子“乐”情感的第二个境界层级。“形上之乐”所乐的对象是形而上的存在者,于孔子而言,所乐的形而上的存在者就是“道”,所以形上之乐可以说是“道之乐”。但是,孔子虽“志道”、“闻道”、欲“行道”,却终究“道不行”,面对这样的境遇,孔子依然能够“乐道”,是因为他能够“知天命”。正因为孔子既能“志道”,又能“知命”,所以才能够“有终身之乐”,而“无一日之忧”,能够“乐以忘忧”、“不忧不惧”、“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存在本源的仁爱之乐的境界,是孔子“乐”情感的最高的境界层级。“本源之乐”是作为存在本源的仁爱情感的显现,具体而言,“本源之乐”又可分为两种,即“自然之乐”和“回归之乐”:自然之乐是出于“差等之爱”的天然的、自然而然的乐的情感;回归之乐是向天然的本源之乐的回归,是出于“一体之仁”的万物一体之乐。回归之乐是向本源仁爱情感的回归,也是对自然的差等之爱的超越。可以说,在天然的仁爱情感中,人的主体性开始觉醒,出于天然的仁爱情感的乐就是最本源的乐即自然之乐。在为学、会友和节礼中,人作为道德主体挺立起来,由于德性养成而有的乐就是形而下的道德之乐。在成德的基础上,进而上达天道并且知天命,就是形而上的乐天知命。最终,由成德、知天以实现对人的主体性的超越,而复归作为存在本源的仁爱情感,从而无私无我,与天地万物为一而有一体之仁的乐。
其他文献
一般认为,只要是发表主张、阐明道理的文章都可以归为论体文。这种以议论为表现手法的文章和本篇所指的论体文并不一致。曹丕曾说“书论宜理”,陆机《文赋》中称“论精微而朗畅”,可见“论”本身就是一种独立的文体和“书”并列。本文所讨论的论体文指的正是文体学意义上的“论”,它最明显的特征是以“论”作为标题,以辨名析理为主要内容。“叙理”并不是论体文独有的方法,刘勰《论说》篇最大的贡献也不在于归纳论体文说理的特
学位
食用菌菌糠是指利用植物秸秆和木屑等木质原料进行食用菌栽培,子实体经采摘后剩余的培养基废料,其中含有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纤维素等大分子物质。本试验以食用菌菌糠为原料,通过静置好氧堆肥来实现菌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避免因菌糠弃置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利用食用菌菌糠为原料进行静置好氧堆肥,研究添加纤维素酶和黑曲霉是否能加快堆肥进程并提高腐熟程度,并探究二者的最适添加时间。研究在堆肥不同时期添加纤维素酶和黑曲
学位
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社会以农业为主要生计,中国民众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中形成了安土重迁的性格特点,也形成了格外重视居住建筑的的思想观念。为了能够居住得更加舒心,自古至今的中国民众总在思考和尝试着改善居住条件,在这个过程中,文化和物质互相作用,建筑不可避免地与社会文化相结合,发展出繁复多元的外形样式和装饰风格,也逐渐成为文化的承载物和外显者。前人对影壁的相关论述多为建筑学科角度的数据测量和美学角度的审美分
学位
期刊
《二十四诗品》语言精妙,意境超逸,颇具美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二十四诗品》由一个指向不明、意蕴模糊却极具美感的文学“文本”,变为一部指导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理论著作,甚至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关键在于读者接受。而清代是整个《二十四诗品》接受历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时期。在清代,关于《二十四诗品》的诗学阐发、注解诠释和题咏演补高度繁荣,《二十四诗品》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被给
学位
植物免疫诱抗剂是一种新概念生物制剂,可利用来源于植物病原菌的蛋白诱导子激活植物免疫系统,诱发植物自发抵御病害。辣椒疫霉是自然界中一种危害性极强的植物病原卵菌,在侵染寄主植物过程中,辣椒疫霉会分泌大量的效应分子,影响寄主内在的免疫,这些效应分子或许可用于植物免疫诱抗剂的研制。前期研究已经证明,辣椒疫霉SD33菌株分泌的效应分子RxLR129113定位于细胞核与细胞质,可以诱导本氏烟的HR反应。本研究
学位
随着国内鲜切产品市场的发展,鲜切马铃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马铃薯鲜切后的酶促褐变,会严重影响其商品价值,缩短其货架期。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安全有效抑制马铃薯鲜切褐变的方法。前人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积累产生的渗透物质—脯氨酸,能够维持植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保护植物抗氧化系统,提高抗氧化能力,为此,推测切前脯氨酸处理有可能抑制马铃薯的酶促褐变。本实验以荷兰15号马铃薯为原料,研发了切前脯氨酸
学位
肉色是生鲜肉最重要的品质特性之一,是消费者判断生鲜牛肉是否新鲜的主要指标。除生鲜肉色之外,熟制肉色也同样重要。牛肉提前褐变(Premature browning,PMB)现象是牛肉在烹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肉色问题,是指牛肉(绞碎牛肉、牛排或烧烤牛肉)在加热至中心温度低于71°C(大肠杆菌O157:H7热致死温度)时,肌红蛋白提前发生变性,肉色呈现棕褐色,出现熟制完成后的假象,使消费者产生牛肉已熟制完
学位
夏力恕(1690—1754),字观川,号澴农老人,是当时的理学名家,且擅长诗作。他的杜诗学著作《读杜笔记》,是在其杜诗注本《杜文贞诗增注》的基础上选编而成,与此同时,此书系夏氏“书付后辈,穷理论世”的遗著。《读杜笔记》在形式上有着成文要求,这使得《读杜笔记》虽然渊源于《杜文贞诗增注》,但是我们却不能简单地将二者视为同一种书。《读杜笔记》系夏力恕对《杜文贞诗增注》进行选编、修订、整理与重新书写而成,
学位
自元代蒙古统治者占领中原恢复科举制开始,程朱理学的地位一再被提高,程朱理学所涉及的书目逐渐成为读书人获取功名的必读书目。由此,程朱思想的作用也发生了异化,成为士人通过科举、走入仕途的工具。在这种尊朱、崇朱的社会背景下,陈献章同样选择“格物致知”的方法,向外求索“理”;但是遵循这一路数,几经辗转,他都没有找到心理合一的地方,加之他多次科举无果的困境,他开始重新思考治学方法。陈献章自幼对佛道思想耳濡目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