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的关系,是把握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钥匙。厘清关系,有助于加深对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关系的认识,避免陷入二者关系模糊不清的陷阱,深化法学理论研究,推动法治实践发展,实现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同频共振,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势。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出发,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运用系统论、理论联系实际、文本分析、比较分析、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党章和宪法的基本理论引入,在明晰基本概念的前提下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的思路分析。笔者以历史思维审视党章与宪法的来路,进一步探析研究党章与宪法关系的价值与意义,然后从党章与宪法的“同与不同”中定位新时代党章与宪法的二元一体关系。最终找到党章与宪法、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优化之路。本文第一章是党章与宪法关系的基础理论。掌握基础理论是厘清关系的前提,党章作为党内的根本大法和行动纲领,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背景下,其根本属性是政治性。此外,党章还具有组织性、权威性和科学性。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除具有法的一般规范性、普适性、公共性等属性外,还具有宪法独有的内容根本性、效力最高性以及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等属性。目前学界对于党章与宪法的关系有诸多研究和观点,主要可以归纳为从本质属性上具有统一性、从法律多元性视角看两者关系、党章与宪法存在交叉关系。同时为了能够进一步厘清新时代背景下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必须对相关新命题进行理论阐述:一是“宪法为上,党章为本”观点阐释,二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关系调适,三是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的目标指向。第二章是党章与宪法关系的历史沿革与基本特征。分为三个标志性的时间段,一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成立前时期,在国内外复杂的环境下,党章与宪法萌芽并逐步摸索前行的方向;二是新中国成立至八二宪法通过时期,党章与宪法随着政权的稳定有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却又随着思想的“左倾”面临摇摇欲坠的困境,最后随着思想的“回归”慢慢走上正途;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五次修宪时期至今,在党的领导下依宪治国步入正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党章与宪法关系愈发明晰与和谐。第三章是新时代党章与宪法关联的价值和意义。两者共有的人民性决定了两者在价值观上的统一,党章与宪法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都在追求更好的实现自由、平等、秩序、人权和正义的法理价值衡量。依宪执政与依规治党相互关联,宪法与党章共同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党必须在宪法范围内活动,违反宪法的条文规定一律无效。依章治党和依宪治国共同发展,有助于实现“宪法为上,党章为本,双规同向,同频共振”的二元一体发展格局。第四章是党章与宪法的关系模型建构。党章与宪法属于不同的规范体系,两者在调整对象、权益配置和输出时效三方面都存在区别。从文本角度分析,党章和宪法在整体逻辑架构和内容表现形式上具有一致性;从价值取向分析,党章与宪法都具有形式上的可预期性、公平性、意义明确性、相对稳定性和一般性,同时也有实质上的为人民利益的“良法”品格;从规范效力角度,党章与宪法具有来源正当性、效力最高性、范围有限性和时间地点对象上的一致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下,根据党章与宪法的调整领域,可以将其关系定位为平行交叉关系——既有分工关系,又有合作关系,还有互补关系。第五章是党章与宪法关系的优化路径。研究党章与宪法关系是为了能够找到新时代下党章与宪法、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政治与法治的契合路径。一是从党章与宪法角度,在制度上做好衔接,在实施上做好配套,在效果上实现“1+1大于2”的成效;二是从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角度,既要明确两者界限也要建立双向监督机制,从而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共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