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国龟科一新材料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hylock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河生物群中的龟类化石大多属于曲颈龟类一个原始类群——中国龟科,它们以背甲低平、背腹甲韧带联接等为特征,并以辽西地区的满洲满洲龟(Manchurochelys manchoukuoensis Endo&Shikama,1942)、辽西鄂尔多斯龟(Ordosemys liaoxiensis Ji,1995)、建昌辽龟(Liaochelys jianchangensis Zhou,2010)和内蒙古地区的宁城小龟(Xiaochelys ningchengensis Zhou&Rabi,2015)等为代表。本文研究了一件产自辽宁凌源四合当刘李沟早白垩世九佛堂组地层的中国龟科化石。该化石的鼻骨缺失;前额骨相互联接;眼眶间区窄;顶骨与鳞骨分离;上枕骨嵴比鳞骨嵴长;背甲低平近椭圆形,长大于宽;两个上臀板大小相当;后肢趾式为2-3-3-3-4。尽管这一特征组合不同于其它属种,但是由于该标本为一未成年个体且存在发育畸形现象,故此暂将其做为中国龟科中的一个未定属种。此外,新标本的趾式出现多趾现象;该情况也发生在现生的一些水生龟类,比如鳖类;表明了其对水生生活的一个形态适应。再有,新标本还发育了椎盾畸形的现象:椎盾比正常的5块多出了2块。在标本周围还保存有粪便化石。不过,在粪便化石中并未发现有明显的骨骼或者鳞片,暗示其可能已具有了与现生水生龟类相似的强消化能力。这些发现表明在中生代时期原始隐颈龟类已具有了与现生龟类相似的对水生习性的形态适应,以及发育畸形和消化生理机制等古生态学特征。
其他文献
乙烯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工产品之一。在生产聚合级乙烯时,乙炔杂质的存在会导致乙烯聚合过程中催化剂中毒,并且降低聚乙烯的质量,因此乙炔-乙烯分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常见的分离方法中,变压吸附分离法具有低投资低能耗,易于操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常用的吸附剂有:分子筛、碳材料、硅溶胶以及金属有机骨架(MOFs)等材料。与其他吸附剂相比,MOFs材料有可精确调控的孔道结构、柔性结构的开门效应、不饱和金属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