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轮机转子温度测量的低温光纤型红外测温系统设计

来源 :燕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pe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汽轮机转子作为汽轮机机组工作的核心部件之一,对其表面温度进行实时准确的监测关系到机组的工况调节和稳定运行。但由于现有测温设备无法对高速旋转中的汽轮机转子进行接触式测量,而非接触式红外测温设备又在真空、水雾、动态的汽轮机内部环境中测温效果不佳。此外,为避免破坏汽缸的应力结构,对测温探头的体积也有着严格的限制。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包括温度实时监测、数据处理、发射率修正、数据上传等功能在内的小型化光纤型红外测温系统。首先,调研了国内外红外测温技术以及汽轮机环境下红外测温方法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内容,阐明了红外测温的基本理论。其次,根据要求的测温位置及70~300℃的测温区间,确定了光纤型红外测温系统硬件设计方案。使用硒化锌镜头将接收的红外辐射聚焦并通过卤化银多晶红外光纤远距离传输至MLX90614红外测温模块进行检测,基于STM32F103微处理器进行了硬件的电路设计。再次,根据硬件设计对系统嵌入式软件总体功能进行规划。结合SMBus协议对MLX90614模块进行程序设计,通过对RAM读取实现实时温度的测量,对EEPROM的写入操作实现发射率修改,同时对系统显示、通信、滤波、人机交互以及主体函数进行程序编写和流程设计,综合实现系统整体功能。最后,进行了模拟汽轮机环境的辐射传热模型仿真,得到不同时刻和不同标靶温度下的仿真结果;搭建汽轮机工作模拟环境,对系统进行了标定实验和水蒸汽影响验证实验,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拟合出分段函数;对由于光学系统损耗和水蒸汽环境造成的测量误差进行了修正,修正后测温结果精度在±10%以内。
其他文献
大脑是极度复杂的生理系统,脑电信号包含丰富的非线性特征,提取和描述这些特征,对研究大脑工作机制、预防和诊断神经疾病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排序模式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既简单、高效,又能反映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是研究神经信号的重要工具。该文主要针对脑电信号的排序模式,提出和发展了新的方法,并应用于麻醉深度估计和癫痫发作中的耦合方向分析。首先,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的麻醉深度估计指标,称为排序模式差异性(O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处理量也呈爆炸性增长,给如今的光纤通信网络带来了巨大挑战。电光调制器作为光纤通信系统的关键器件,它最重要的作用是将传输信息的电信号调制到光载波上,而传统的电光调制器的缺点是尺寸大、调制速率慢、成本高等。石墨烯作为一种零带隙的二维新型材料,由于其具有超高速的载流子迁移率、高透明度、与CMOS工艺兼容等优点,因此基于石墨烯材料的新型电光调制器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主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无线网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移动终端业务请求的数量和种类呈指数级别增长以及无线网络中日益增长的资本费用和运营支出都阻碍了服务提供商引入现代技术,无线网络虚拟化作为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些问题。但是在无线网络虚拟化中,其资源有限,如何有效合理地分配和利用这些资源,仍然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因此,本文针对虚拟化无线网络中的一些资源分配方式存在的问题,根据不同
基于共轭体系的离域自由基具有很多优异的物理性质,对光、电、磁等多种外界刺激都具有非常敏感的响应。通过对分子结构和自旋相互作用的调控得到有机半导体甚至有机导体,在有机自旋电子学、信息存储、生物探针等多个方向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目前其应用的瓶颈仍然是较差的稳定性,因此本论文以高度缺电子的苝二酰亚胺(PDI)为基本结构,通过优化设计、制备环境稳定的苝二酰亚胺阴离子自由基。首先,本文在苝酰亚胺苝核湾位引入
随着微纳光学领域的不断进步,表面等离子体技术便吸引了科研学者们的研究目光。其中表面等离子体波实质上就是入射光与金属中游离的电子之间耦合而形成的,进而将光紧紧束缚在介质层中,具有高度的局域特性以及近场增强的特性。将其应用在波导结构上,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极限影响以及具有纳米级光场限制能力。而在众多波导结构当中,以其混合型波导有着更佳优良的特性:较强的光场限制能力以及较低的传输损耗。本文在表面等离子体波导
便携式电子产品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推动着二次电池的不断发展,但电池中无机电极材料容量较低、成本高、污染环境等问题限制了其应用。相对无机电极材料来说,有机电极材料因其理论比容量高、资源丰富、结构可设计性强等特点,被誉为最有优势的下一代绿色电池电极材料。其中新型醌类电极材料杯六醌(Calix[6]quinone,C6Q)具有12个活性位点、高达446 m Ah g-1的理论比容量和优异的储锂/钠性能,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据传输速率及容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集成光学的出现解决了传统电互联中信息容量小、电磁串扰大和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其中硅基纳米介质波导由于高折射率差、高集成度、与CMOS工艺兼容以及成本低等优势,受到科学家的重视。但是高折射率差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即波导中的偏振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偏振问题展开的,首先是硅基片上偏振的应用,设计了一种基于偏振复用器的高性能传感器,然后提出了一种偏振可调的
微弧氧化(MAO)过程包括阳极氧化阶段、微弧氧化阶段和弧光放电阶段。作为微弧氧化膜生长的起始点,研究微弧氧化过程中阳极氧化膜的形成-生长,及其对后续等离子体放电建立和微弧氧化膜形成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了微弧氧化最常用的三大类电解液硅酸盐(硅酸钠)、铝酸盐(铝酸钠)和磷酸盐(磷酸钠、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和焦磷酸钠),选用AA1060纯铝为基体。通过分析在不同类型电解液中,MAO初期膜层结构
压缩感知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信号处理技术,以远低于采样定理的采样频率对信号进行采样,将信号采样与压缩合二为一。采用半确定性循环矩阵作为测量矩阵,测量值通过利用确定性序列循环卷积信号,然后进行随机二次采样获得的方法称为卷积压缩感知。该文主要研究测量矩阵的构造。随机矩阵是一类性能优良的测量矩阵,可以很大概率地恢复信号。然而随机测量矩阵在实际应用时所需存储量巨大,硬件难以实现的缺点,因此构造所需存储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世界稻米产量,其致病菌为丝状真菌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目前水稻抗稻瘟病育种是主要的防治方法,同时辅以化学和生物防治,但由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易突变,高抗品种长期种植也会变得感病、长期使用传统农药会增强稻瘟病菌的耐药性,导致稻瘟病的防控十分艰难。稻瘟病菌作为研究真菌-寄主互作的重要模式生物之一,深入了解稻瘟病菌致病机制,对稻瘟病的防治具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