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国库现金余额也不断增加,成为一笔可观的数目。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背景下,国库现金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尤为重大。因此,探讨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模式选择问题无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可以区分成安全模式和效率模式两个方面来研究。实现我国国库现金的有效管理关键在于构建和谐的安全及效率模式。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确保国库现金安全性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率。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对国库现金管理的概念和范围做出了界定,分析了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的现状,认为无论从安全性还是效率性来讲,我国现在都处于对国库现金管理的探索性阶段,但是已经开始了从国库现金存不计息、取不收费的单一的储存在中央银行,到对国库现金管理的逐步加强的转型。然而目前我国现有的国库现金管理模式仍然是一个偏重于安全模式的典型。指出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国库资金的绝对安全,具有极高的安全指数,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种完全安全的国库现金管理模式使得国库资金大量沉积,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影响了国库现金的效率性,其效率指标几乎为零。
据此,文章把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日本、新西兰、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库现金管理模式从安全性角度划分为现金流动性预警控制模式、债务管理控制模式、内部控制监管模式;从国库资金的使用效率及盈利性的角度划分为市场化管理模式、中央银行完全经(代)理国库模式,参照了这些国家在国库现金管理方面的领先经验,提出了构建我国国库现金管理合理模式的设计方案。认为实现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模式的优化,重点在于在保证国库现金安全性的前提下,大力提高国库现金的使用效率。在保证国库现金安全方面,要转变安全模式,建立新的国库现金安全保障系统。首先,要根据修正的Miller-Orr模型确立我国应持有的国库库底资金安全留存额,以保证国库资金大幅度向外流动时的需要;同时,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运用概率分布方法测定国库资金风险发生的频率,处理国库业务不同环节中存在的资金风险;此外,还要在内部人员管理、审批程序、系统及内部网络建设等方面加强国库内部控制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加强国库现金使用效率方面,要明确央行与财政部国库的委托代理关系,确立了这种奖励和惩罚机制的委托代理关系,才可以更好的划分和明确国库与中央银行之间的关系和权利、职责;根据我国目前的情况,要尝试性、阶段性地将国库库存余额现金投入市场,一是可以将国库现金余额存入商业银行,二是可以投入到货币市场进行一些流动性较强,相对安全性较高的投资;此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现金流预测体系。
文章的主要创新在于将国库现金管理模式划分为安全和效率两个方面,把世界上国库现金管理方面比较先进的国家的经验模式从安全和效率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时,在阐述我国国库现金管理的现有模式时,也按照安全性和效率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别的论证,然后针对这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优化的具体可行性做法。在最后部分综合运用了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尝试性的使用了修正的Miller-Orr模型,引入大量数据,确定出了合理的国库库底资金安全留存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