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含吡啶基团的二硫醇三齿配体的合成及其与Fe<,3>(CO)<,12>的反应。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NMR)、质谱(MS)方法表征了相关的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解析了所合成的全铁氢化酶二铁中心的模型化合物[Fe<,2>(CH<,2>S)<,2>(H<,3>C)C(2-C<,5>H<,4>N)(CO)<,5>](1)及其质子化产物[Fe<,2>(CH<,2>S)<,2>(H<,3>C)C(2-C<,5>H<,4>NH<+>)(CO)<,6>][BF<,4>](2H<+>)的晶体结构。研究了化合物(1)在有机溶剂中与CO的取代反应、探讨了该模型化合物及相关化合物的质子化机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及对质子的催化还原。对从含吡啶基团的二硫醇三齿配体与Fe<,3>(CO)<,12>的反应中得到的另一个准确结构有待确定的五羰基化合物(3)进行了初步的性质研究及表征。
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也合成了含有氨基的二硫醇三齿配体及其铁羰基化合物[Fe<,2>(SCH<,2>)<,2>C(Me)(CH<,2>NH<,2>)(CO)<,5>](4)的合成与表征,尝试了合成该化合物的质子化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