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铁氢化酶中二核铁活性中心的模拟——含吡啶功能团模型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i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讨论了含吡啶基团的二硫醇三齿配体的合成及其与Fe<,3>(CO)<,12>的反应。用红外光谱(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NMR)、质谱(MS)方法表征了相关的化合物。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解析了所合成的全铁氢化酶二铁中心的模型化合物[Fe<,2>(CH<,2>S)<,2>(H<,3>C)C(2-C<,5>H<,4>N)(CO)<,5>](1)及其质子化产物[Fe<,2>(CH<,2>S)<,2>(H<,3>C)C(2-C<,5>H<,4>NH<+>)(CO)<,6>][BF<,4>](2H<+>)的晶体结构。研究了化合物(1)在有机溶剂中与CO的取代反应、探讨了该模型化合物及相关化合物的质子化机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它们的电化学性质及对质子的催化还原。对从含吡啶基团的二硫醇三齿配体与Fe<,3>(CO)<,12>的反应中得到的另一个准确结构有待确定的五羰基化合物(3)进行了初步的性质研究及表征。 在文献方法的基础上也合成了含有氨基的二硫醇三齿配体及其铁羰基化合物[Fe<,2>(SCH<,2>)<,2>C(Me)(CH<,2>NH<,2>)(CO)<,5>](4)的合成与表征,尝试了合成该化合物的质子化产物。
其他文献
中国的油画创作源自欧洲,发展历史较短,而中国油画在对中国古代壁画的学习中,从色彩、构图、技巧等方面都获得了快速发展。中国的壁画历史源远流长,早期的石窟壁画,以写实与
苯酚、苯胺类衍生物分别是染料、炸药、农药、塑料等合成的中间体;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主要用于塑料工业的增塑剂和软化剂,还可用作农药载体,驱虫剂、化妆品和香料的调配剂以及
本文利用水热法,以SnCl4·5H2O为原料,葡萄糖为形貌控制剂,制备出珊瑚状SnO2介孔材料,采用经典的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盐酸掺杂聚苯胺,并以制备好的珊瑚状SnO2为模版进行苯胺的原
Bear先生被友人奉为“中国胃”,名副其实。  惠风和畅的日本,从登上全日制航空起,不曾沾一滴热饮。凉茶水,冰果汁,在成田机场转机餐厅,Bear先生救命似的,看见一口热气腾腾的锅,心中升腾起希望。  耐心等待着高台上的师傅煮面,一会儿,他捞起热汤面,等不得Bear先生分说,麻利地扔进旁边一口冰桶中,再捞起,娴熟地裹上各种调料,微一颔首,奉上一碗凉面。Bear先生默默接过来,心中苦不堪言。  同行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