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风险分析

来源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运输行业作为市政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益服务性的行业,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和公众乘车需求增加的难题,为公众出行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开始了公交运输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传统的国家垄断经营的模式逐渐被打破,社会资本纷纷进入到城市公交事业中。但由于城市公交自身的特性及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各方面的原因,市场化并不是医治百病的良药,伴随市场化改革也出现了众多的问题。 针对市场化改革的现状,本文对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旨在厘清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以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本文在结构上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服务的安排与生产理论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改革提供了具体指导;而在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浪潮的影响下,中国公用事业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与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的不适应性,使得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采用了多种方式,并逐步取得了成效。 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风险,包括经济效益风险、政治风险以及社会风险。就经济风险而言,在改革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只注重自己权力的获得、财政包袱的卸载和外部资本的引入而不注重有效竞争机制的构建,导致取得供给权的生产企业处于垄断地位,缺少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经营者也就倾向于非竞争的垄断收益。同时,部分城市在公交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缺乏对线路的科学规划,导致许多优势线路的重复设置,从而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就政治合法性风险而言,一方面,改革不可避免涉及利益的调整,在利益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利益受损的这一部分人因为获得生活来源的不安全因素的增加必然对政府权威产生不信任感;另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对企业政策性亏损进行财政补贴的承诺,从而造成政府诚信形象的缺失。就政治腐败风险而言,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寻租风险,在市场监管方面存在“政府管制俘获”风险。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过程同样存在社会风险,不同程度的停运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城市公交企业的撇脂行为以及因为资本的逐利性而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都反映了社会公平风险的存在;而公交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更是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 第三部分对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建议。首先,政府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能,包括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进行整体规划,承担市场化主体无能为力的公共责任以及大力培育有力的竞争机制。其次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市场化改革应该是在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再次,政府要加大对公交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建立完善的财政补贴机制,落实各项优惠和补贴政策。只有政府的补贴到位,公交企业才能够继续履行政府的政策性、指令性义务,老百姓才能得到最终的实惠。最后,要加强监督管理。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体系,运用多样化的监管方式,同时还要强调对监管者的监管,以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
其他文献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一项牵涉全国农民居住保障利益的重大物权,新颁布的《物权法》虽然在第十三章首次从私法角度确认了宅基地使用权,但仍以维持已有法律规定为主的四个条文简单
本文从对工程造价控制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了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合同的管理阶段,提出对合同类型的选择,选择的类型包括:合同工程的造价支付管理,工程造价变更管理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