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闲散青少年问题及其干预机制研究——以天津市河西区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少年是家庭的核心,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社区闲散青少年是指14-25周岁的失学、失业和失管人员。他们不去上学,没有工作,缺少管教,游离在家庭、学校之外,是社会边缘群体。由于社会失范,家庭教育缺失、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管理不到位,使他们成为所谓的“闲散”的人,被认为是犯罪的高危群体。以天津和上海为例,2004年天津约有261371名社区闲散青少年,而上海2005年共有7.5万2名。这些青少年自身存在着社会适应和发展问题,他们的存在影响到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以社区闲散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文献调查等方法研究他们的特点和干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运用增权理论和社会支持网络理论从预防和矫正两个方面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的问题和干预机制进行分析。文章主用针对他们因为社会资源缺乏而影响到社会适应的情况,为他们构建一个由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和社会团体等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帮助闲散青少年度过生命中的危机。另一方面,从增权的角度,用比较积极的态度来看待社区闲散青少年,强调他们的能动性,激发社区闲散青少年优势和潜能在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和利用中的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双向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网络。   文章最后探讨建立有效的干预机制,为社区青少年的工作制度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完善青少年的福利政策法规,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丰富青少年相关研究,同时也为社会工作提供更多的研究素材。
其他文献
本文以C基金会为个案,运用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一个侧面对当前中国“自上而下”型非政府组织的运作逻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调查发现,C基金会的目标与政府的人口战略密切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规律,探索正确的应对措施,有效地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网络直报信息系统中属于本区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手足口病疫
1 施足苗肥,精整苗床选择集中连片,地势较高。灌排方便,肥沃平坦的田块作为苗床。按苗床与大田比1:5~1:6的要求备足。苗床施足人畜肥1.5万kg/hm~2,另施纯氮19.5~39.0kg/hm~2,
目的:了解中国南北方城市商场与超市室内空气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于2007年-2009年选择中国北方廊坊市和南方韶关市的商场、超市,按冬夏两季用安德森六级空
知识社会学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立以来,既没有间断其发展,也未成为社会学中的显学。一方面,知识既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元素,又是社会科学研究的表达形式,因而对知识的社会学研究同时
学位
期刊
本文对农民工的维权行动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研究路径和研究对象、方法与概念界定五个子部分。 第二部分从多个方面分
目前,我国人口流动的“家庭化”和“移民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快速成长的“二代移民”群体。由于当前进城务工的人群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因此从“二代移民”的年龄结构
很多时候,贫困并非导致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因此并不能期望短时间内,学杂费减免等实际的政策能够完全消除我国的初中生辍学现象。这样,免费义务教育之后及之前的很多初中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