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画“外师造化”之变化——试析徐悲鸿素描写生观引入中国画教育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中,对中国画改良产生重大影响的艺术家中,徐悲鸿是其引领者之一。针对当时中国画发展情况,他提出了对中国画改良的诸多见解,而中国画引入西方素描写生的方式,无疑是他改良的主要举措。对传统中国画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且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画教育。也一度引起中国美术界的诸多争议。针对徐悲鸿将素描写生引入中国画这一美术现象,在对其研究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对美术现象,尤其是对发生冲突、变化的美术现象研究时,为了避免论点的主观偏颇,不应站在矛盾双方其中一方的立场上,应综合矛盾两方面因素作出客观而理性的判断。本论文首先,分析徐悲鸿将素描写生引入中国画的时代背景(1915-1927);其次,介绍徐悲鸿生平;再次,理解外师造化在中国画中的内涵;第四,陈述徐悲鸿中国画教育中的素描写生观;第五,理解中国画“外师造化”之“变化”;第六,深入分析徐悲鸿将素描写生引入中国画的原因;第七,评价素描写生引入中国画这一美术现象。文章由浅入深,论证徐悲鸿的素描写生是在不危及中国画传统根基的基础上的,从中国画“外师造化”形式上的变化来引导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方向这一结论。对徐悲鸿将素描写生引入中国画教育这一“外师造化”之变化在中国画发展史上予以综合思考与定位。
其他文献
期刊
当前,有关手风琴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所发表的文章已十分丰富,各种先进的理念和具体的实施方法对手风琴教学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业余儿童手风琴学习的兴起,自20世纪80年
期刊
本文以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大众传媒为主导下的视觉文化所呈现的当代中国女性美为依据,以现代中国社会图景及大众传媒现状为研究背景,从艺术、设计影响社会性别塑造的
期刊
期刊
高校艺术团作为中国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现今教育体制日趋完善的背景下,高校艺术团应当有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与健康的发展环境。本文旨在用实地调研并结合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