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P抗原与Il-15协同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构建IL-15基因与AFP158-156协同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包装afpIL-15基因表达慢病毒,体外感染肿瘤细胞,使之能够高效地表达IL-15,达到增强免疫效应同时提供AFP158-166抗原肽的目的。   方法:   (1)构建慢病毒afpIL-15基因表达载体:首先进行质粒双酶切,将IL-2spIL-15编码序列从慢病毒质粒CS-CDF-EF-1-spIL15-PRE(LT15)上撤除,然后利用PCR技术,以质粒pHi2-afpIL15-CMV-TAT(LA-15)为模板扩增IL-2afpIL-15的编码基因,将其定向克隆于质粒CS-CDF-EF-1-spIL15-PRE(LT15)中,构建质粒CS-CDF-EF-1-afpIL15-PRE(JA15)。   (2)以含GFP表达质粒CS-CDF-EG-PRE(LO)为对照质粒,CS-CDF-EF-1-afpIL15-PRE(JA15)为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分别转染HCT116细胞、SW480细胞。   (3)以CS-CDF-EG-PRE(LO)为对照质粒,CS-CDF-EF-1-afpIL15-PRE(JA15)为表达质粒,与其他三种辅助质粒pMDL/pRRE(L7)、pRSV-Rev(L8)、pMD.G(L9)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含GFP、afpIL-15基因的两种慢病毒载体,感染BJAB细胞。   (4)利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后绿色荧光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检测细胞的转染效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转染后24及48小时上清液中IL-15的浓度,分析IL-15基因的表达情况。   结果:   (1)质粒CS-CDF-EF-1-spIL15-PRE(LT15)、pHi2-afpIL15-CMV-TAT(LA-15)、CS-CDF-EF1-afpIL15-PRE(JA15)经限制性(单、双)酶切,PCR检测及测序分析,证实afpIL-15表达质粒构建成功。   (2)质粒CS-CDF-EG-PRE(LO)和CS-CDF-EF-1-afpIL15-PRE(JA15)利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均可转染HCT116细胞、SW480细胞,转染效率分别为10.1%及8.3%。   (3)以CS-CDF-EG-PRE(LO)为对照质粒,CS-CDF-EF-1-afpIL15-PRE(JA15)为表达质粒,与其他三种辅助质粒pMDL/pRRE(L7)、pRSV-Rev(L8)、pMD.G(L9)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包装了含GFP、afpIL-15基因的两种慢病毒,能有效感染BJAB细胞,验证了慢病毒载体的活性。   (4) ELISA检测结果:PBS转染组及质粒CS-CDF-EG-PRE(LO)和GFP慢病毒转染肿瘤细胞后,均无IL-15的表达;质粒CS-CDF-EF-1-afpIL15-PRE(JA15)转染HCT116细胞24和48小时后上清液中IL-15的表达量为370.47±54.26pg/ml、400.13±56.41 pg/ml, SW480细胞为464.15±95.27 pg/ml、560.45±99.84pg/ml。afpIL-15慢病毒感染BJAB细胞后,IL-15能够高效地表达,表达量为9282.25±721.32pg/ml。   结论:成功构建了慢病毒afpIL-15基因表达载体,运用脂质体介导的转染方法,将afpIL-15表达基因有效的导入肿瘤细胞,并可表达IL-15。成功制备了具有感染性的慢病毒,慢病毒感染肿瘤细胞后,IL-15能够高效地表达,为制备AFP特异性T淋巴细胞以及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引起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特征及维生素K1等综合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通过了解抗凝血杀鼠剂中毒患者的诊疗过程,分析抗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