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龄老人、患重病卧床不起老人等生活很难自理的老年人数量日益增多,其占老年人口总体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日益增加的丧失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中,他们的带病期占余寿的比重更大,如何让他们拥有幸福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就目前而言,失能老人的生活护理照料大多是以家庭成员为主来完成的,主要照料者有的是配偶,有的是子女,还有的是家庭成员出面请保姆代为照料等,只有极少数失能老人入住了专业的养老机构,依靠社区照料也只是处于试点阶段,有的地方还未实施。“失能老人照料难”已经成为时下一个迫切需要而对和解决的社会性问题。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采用的模式。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和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方法中主要运用个案访谈和观察法,选取了蓬莱市三个社区中的失能老年人及其主要照料者、市区内两家规模较大的养老院的负责人及服务人员作为调查访谈对象,获得了第一手的访谈资料,同时还采用了文献资料法,收集关于养老机构基本状况的文字资料、宣传页及政府的相关文件等。利用获得的第一手材料,详细地描述了我国老龄人口中的特殊群体——失能老人进行长期照料的三种重要模式,分析了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专业的养老机构照料模式和社区照料模式中照顾者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现状,更加细化地关注了他们在长期照料中都面临着哪些挑战,本研究发现:在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中,面临着人力资源不足;子女不在身边或工作压力大,无暇顾及老人;失能老人主要照顾者的健康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孩子和老年父母难以兼顾;长期照料失能老人对家庭成员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加重及失能老人外出或生病时照顾起来格外困难。在专业的养老机构照料模式中,养老机构方研认为服务人员工作量大,长期照料失能老人的床位供求不平衡;服务人员短缺,从业人员收入不高;收不抵支;缺乏专业的康复和辅助设备;有的家属很少看望失能老人及养老院容易与家属产生纠纷。而从照顾者的角度看他们不愿意把失能的父母送入养老院是因为观念、习惯上的影响;专业的养老机构价格较贵,难以接受;对养老机构缺乏专业人员感到担忧;有的专业养老机构明确表示不接收有精神疾病或完全失能的老人。在社区照料模式中,面临着宣传工作不到位;对社区照料模式不信任及社区照料难以满足失能老人的特殊需要的尴尬境地。在本文的结论与讨论中,讨论了三种照料模式的适用范围;照顾失能老人到底是政府、社会还是个人、家庭的责任;独生子女的父母将来会选择哪种照料模式及照顾者和失能老人自身对政府和社会的期望,从而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失能老人提供的照料模式不能一概而论,对于基本生活大部分和完全不能自理、需要全天候照料的老人最好的选择是专业的养老机构照料模式;对于部分自理但活动不是很方便的,可以采用提供上门服务的社区居家服务模式,还可以灵活运用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等普通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政府和社会应该竭尽所能地提供多种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完备模式,以供不同程度的失能老人依据自身的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照料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