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8月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世人见证了中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男篮在本届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得到了专业人士和球迷的认可,新世纪以再次闯入奥运八强阵容的战绩为这次盛典画上了完美的句号。在看到中国男篮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依然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篮球和欧美强队之间存在的差距,中国内线队员在和国外队员对位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位置技术和配合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在姚明下场后中国队判若两队的尴尬局面。由此可见,优秀内线队员的匮乏依然是制约中国篮球跨步飞跃的瓶颈。本文正是基于中国内线队员和对手以及奥运会前三名内线队员在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中的临场表现情况,统计出中国内线队员和对手以及奥运会前三名内线队员进攻能力的各项技战术指标,来分析我国内线队员的进攻能力;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统计学分析和定性研究,从宏观层面指出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在选材、进攻能力方面的发展方向,现有阶段应发扬的优势,供篮球运动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参考;从微观层面指出现有阶段中国内线队员在进攻技术、得分能力、得分方式、活动区域、对抗能力、配合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供一线教练员参考。研究过程中,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在身高、体重和年龄方面都占据优势,但观看录像显示力量和速度比较差。(2)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具有较强的得分能力,具体表现为两分和罚球多,三分球较少。总体来讲得分点少,得分区域分布不合理。(3)中国男篮内线队员总体篮板球能力较强,拼抢后场篮板能力稍弱,且获得后场篮板后发动快攻的能力最差。(4)姚明的对抗进攻能力较强,王治郅和易建联的对抗进攻能力较差。(5)中国男篮内线队员活动区域主要在限制区两腰、罚球线和三分线弧顶附近,在三分线底线和其它区域很少活动。(6)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基础配合能力差,与全队的战术配合形式单一,以有球掩护、无球掩护和策应为主,传切较少,几乎没有突破分球。依据篮球运动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男篮内线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提高中国男篮内线队员进攻能力的对策:(1)协调发展内线队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和位置技术。(2)保持内线得分优势,提高战术配合能力。(3)减少过渡性传球,加强对抗中进攻训练。(4)扩大进攻范围,增加进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