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是想要创造舒适的环境。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住区室外公共空间不仅是居民的交通通勤空间,还承载着居民日常的锻炼、散步、娱乐等人际交往活动,其品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的需要,提供一个较舒适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提高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已成为规划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象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测试、行为注记、软件模拟等方式,研究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微气候与居民活动的关联,探讨合适的微气候营造策略。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南宁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微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推导了通过太阳辐射值估算无遮挡地平面上平均辐射温度的关系式,进而探讨了通用热气候指数、标准有效温度、生理等效温度等室外热舒适指标在南宁的适用性。(2)对南宁市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行为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四个典型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微气候环境进行了实地测试。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微气候要素影响了人们对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3)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南宁市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情况进行行为注记,得出了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人数、活动场所、活动群体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利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南宁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对软件在南宁市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通过对南宁市2013~2017年新建及改造住区进行调研分析,建立了基准分析案例,并进一步针对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外环境中影响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的因素,使用UTCI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改变各因素产生的微气候环境变化。(5)提出了从优化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外环境两方面改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利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判定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中人体舒适度,进而指导、优化设计的简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