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热冬暖地区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营造策略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fengrg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总是想要创造舒适的环境。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住区室外公共空间不仅是居民的交通通勤空间,还承载着居民日常的锻炼、散步、娱乐等人际交往活动,其品质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的需要,提供一个较舒适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提高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使用率,已成为规划设计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南宁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气象数据分析、问卷调查、实地测试、行为注记、软件模拟等方式,研究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微气候与居民活动的关联,探讨合适的微气候营造策略。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1)对南宁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微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推导了通过太阳辐射值估算无遮挡地平面上平均辐射温度的关系式,进而探讨了通用热气候指数、标准有效温度、生理等效温度等室外热舒适指标在南宁的适用性。(2)对南宁市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行为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对四个典型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微气候环境进行了实地测试。结果表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平均辐射温度等微气候要素影响了人们对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评价,进而影响了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3)从环境行为学角度出发,通过对南宁市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情况进行行为注记,得出了居民在住区室外公共空间的活动人数、活动场所、活动群体随时间的变化规律。(4)利用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南宁市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进行模拟分析。首先对软件在南宁市的适用性进行了验证,然后通过对南宁市2013~2017年新建及改造住区进行调研分析,建立了基准分析案例,并进一步针对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外环境中影响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的因素,使用UTCI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了改变各因素产生的微气候环境变化。(5)提出了从优化建筑空间形态和建筑外环境两方面改善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利用通用热气候指数UTCI判定住区室外公共空间微气候环境中人体舒适度,进而指导、优化设计的简化方法。
其他文献
文章基于青岛的问卷调查形成了青年农民工情感价值观状况的基本描述:传统与现代并存,道德性、社会性降低,开始呈现理性化、工具化、多元化和非主流趋势,影响情感价值观因素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经济时代的来临,独角兽企业正在逐渐兴起。在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的政策支持背景下,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独角兽企业,目前我国独角兽企业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为了更好的吸收独角兽企业上市红利,吸引境外独角兽企业回归,各个资本市场相继出台了许多关于独角兽企业的上市优惠政策。2018年3月,我国证监会明确提出对符合条件的独角兽企业IPO“即报即审”;港股在同年4月也
介绍了纤维滤料的种类和纤维过滤器的种类。比较了各种纤维过滤器优缺点。展望了纤维过滤技术的应用前景。
目的:分析纳秒脉冲治疗原发性肝癌后肝脏局部免疫细胞的变化,来探讨纳秒脉冲消融肝癌的免疫学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只C57BL-6J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肿瘤组(B组)、手术切除治疗组(C组)及纳秒脉冲治疗组(D组)。对B、C及D组小鼠肝左叶注入Hepa 1-6细胞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在建模后第7天对C组行肝左叶切除术,对D组行纳秒脉冲消融。治疗后第7天处死所有小鼠,对A组小鼠肝、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