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的不断扩张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城市有限的空间与巨大人口的交通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锐化,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城市交通病已经制约了城市的有序发展。为实现我国从交通大国转变为交通强国的新政策,需要对交通的最大权重参与者——机动车驾驶员的进行研究,而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成为城市交通事故频发、交通秩序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机动车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的形成机理及关键性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据此有针对性的制定改善策略,为减少不良驾驶行为,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提供理论上的支撑及参考。论文首先对不良驾驶行为心理因素、行为理论模型对各类不良驾驶行为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然后,运用RP/SP调查法完成了机动车驾驶员个人基本信息、不良驾驶行为表征信息以及不良驾驶形成认知状况信息数据的采集,结合相关统计学中的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分析、效度分析以及因子分析,来处理和分析调查数据;接着,通过对计划行为理论和保护动机理论的整合,构建了机动车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整合模型,选取新手驾驶员和熟练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调查数据,基于偏最小二乘估计对两者整合模型进行拟合,得出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威胁易感性、威胁严重性、奖励、反应成本、反应效能以及自我效能对两者的不良驾驶行为意向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发现对于新手驾驶员而言,其自我效能对不良驾驶行为的解释力最高,而对于熟练驾驶员而言,其行为态度对不良驾驶行为的解释程度最好。同时对两者的模型适配度进行了检验分析,证实了潜变量之间的因果假设;最后,根据新手驾驶员和熟练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模型验证结果,对比分析二者不良驾驶行为形成机理,并据此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改善策略。论文从行为理论的角度出发,明确了影响机动车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的关键性因素,分别量化并分析了新手驾驶员和熟练驾驶员不良驾驶行为的形成机理,有效解释了两者不良驾驶行为的特征,并为两者不良驾驶行为的早期教育、管理干预以及后期相关奖惩政策措施的差异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