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实力”概念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1990年,他在美国著名杂志《外交政策》上发表《软实力》一文,标志着软实力理论的产生。约瑟夫·奈指出,“软实力”是指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它源于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这个概念的产生在当时国际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各国纷纷展开了对软实力研究,以便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争取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软实力理论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一方面,冷战结束后,美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发生深刻对比,过去单纯依靠军事打击、武力威胁等硬实力为主的竞争方式已不再能够实现称霸全球的目的,迫使各国纷纷开始加强重视软实力的研究。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现象的出现,世界被连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信息、资源、技术、人力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要求各国由过去单纯依靠硬实力发展的经济模式,逐步转变为依靠自身的软实力力量吸引国际资源来壮大本国的发展方式。同样,“软实力”理论亦完全可以应用到城市这个主体上。关注、挖掘和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当今发展形势的需要。21世纪又称为城市世纪,城市对一个国家、地区乃至对个人的影响越来越大。作为国家构成主体的城市,它的崛起能带动国家的崛起。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是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无论是从当今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还是从城市本身发展要求来看,都客观要求对城市软实力展开关注。研究城市的软实力有助于城市突破发展瓶颈,增强综合竞争实力,提高城市的国际地位。目前,国内关于城市软实力的研究不乏深刻、精彩的成果,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有关城市软实力的内涵、要素、构建途径等尚处于争论之中。本文根据软实力理论提出的背景,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以及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指出了城市软实力研究的价值性和重要性,并在结合前人有关国家软实力、区域软实力和城市软实力的研究成果上归纳总结出了城市软实力的内涵,指出城市软实力是一个城市以有效方式运用全部城市资源对内产生凝聚力,对外能够争取别的地区、城市乃至个体关注、认同或合作的能力,其具体包括产生城市软实力的资源、对城市资源的有效运用以及运用所产生的良好结果三方面的内容。同时列举出了构成城市软实力基础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三大要素,并根据要素发挥的作用效果对这些要素分别进行了整合归类和软实力衍生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管理、制度三大方面落脚提出了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几点思考。在文化上,要注重培养城市市民的精神素质,打造本城市的人文精神;要在保存物态文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同时积极地开展文化活动以对外推介本城市。在制度上,一方面从微观着手,改革与完善城市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另一方面,在宏观上要不断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扩大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在管理上,理念上要由管制向服务转变,具体管理过程中要注重人性化管理、公众参与,实施数字化管理等等。总之,只有充分利用文化、制度、管理等工具挖掘与开发自己的软实力,城市的全部资源才能内化为凝聚力,外化为吸引力、辐射力与影响力,进而促使城市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