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全息显示(Holographic display),通过记录和再现物光场的全部信息使得观察者感受到一种和真实自然的场景般生动的三维视觉。目前研究工作者将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如何实现全息大视场角、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动态显示中。与此同时,随着对全息显示研究的深入,以光折变材料为全息记录介质实现动态全息显示的研究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量子点掺杂液晶材料实现高帧频刷新的全息三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息显示(Holographic display),通过记录和再现物光场的全部信息使得观察者感受到一种和真实自然的场景般生动的三维视觉。目前研究工作者将焦点更多地集中在如何实现全息大视场角、高分辨率、高刷新率的动态显示中。与此同时,随着对全息显示研究的深入,以光折变材料为全息记录介质实现动态全息显示的研究被认为是具有发展前景的技术。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是“利用量子点掺杂液晶材料实现高帧频刷新的全息三维显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1.基于量子点(Quantum dots,QD)掺杂液晶(Liquid crystal,LC)实现高帧频120 Hz刷新的动态全息显示。实验中采用双光束干涉的方法来实现动态全息显示,物光信息通过电脑加载到120 Hz空间光调制器上,最终实现了无串扰的动态刷新。基于量子点掺杂液晶材料实现动态全息时,外加电压会对材料的特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当电压较低时,显示的图像会出现较强的散射。因此为了减弱这种影响,可以在牺牲一定显示亮度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电压来降低散射。2.基于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SLM)直写全息图的动态全息显示。这种方法主要通过空间光调制器直接加载全息光栅到样品上,重构物体发出的光场。和双光束干涉产生全息光栅相比,利用空间光调制器直写全息图的方式生成全息图的方式更简单,同时极大地避免了环境的扰动带来的影响。实验研究中利用空间光调制器给样品加载30 Hz的动态全息视频,得到了无串扰的30 Hz的动态衍射视频。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360度全景视频因为其能为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看体验特性而变得越来越受大众欢迎。然而,要想实现在线观看360度全景视频需要超高带宽的网络环境,该条件在目前已有的网络链路传输条件下难以满足。为了尽可能地降低360度全景视频在网络在线观看中的传输带宽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基于空间切片的360度全景视频流媒体自适应传输设计的传输策略,这种策略能够在有限且时变的网络环境下最大化观众的观看体验(Qo
IGBT具有GTR和MOSFET各自的优势特点,具有MOSFET的输入阻抗高、其驱动电路简单、开关速度快、驱动功率小等特点。在直流电压为600V及以上的变流系统应用上非常合适,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轨道交通、等战略性产业领域上也被广泛应用。在国内现有的IGBT工艺平台及公司现有的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1200V沟槽栅场截止型IGBT器件开发,研究了IGBT器件中的终端结构设计以及元胞设计方案,
采用硅直通孔(Through-Silicon Via,TSV)实现堆叠形式的三维集成电路,被学术界和工业界认为是可能引发半导体技术发展方式变革的技术。在三维时钟网络中,时钟信号不仅在水平方向传播,还可以在晶圆层之间实现垂直方向传播,因此时钟网络结构更为复杂。同时,三维时钟网络还要考虑TSV所带来的寄生效应对时钟网络的影响。本文将通过研究传统的时钟树综合算法,并在考虑TSV的情况下将算法拓展到三维,
随着电子科技产业的日新月异的发展,其幕后供应商晶圆制造企业的市场地位也日趋重要。面对半导体市场急速变化的景气状况,晶圆制造厂商必须以更为敏捷的反应速度来应对订单变化,产能扩充必须在一个相当快的时间里面完成。准备前置工作分别为采买机台和招募人员以及一线操作人员的训练到位,而一线操作人员的训练到位时间是耗时最长的。本论文全文贯穿的8D步骤,通过分析发现拉长操作员熟练时间的两大原因分别是物料运输时间和等
随着有源集成天线在通信技术中的广泛应用,对有源集成天线的研究在不断深入,但是仍然难以满足越发广泛的应用需求。首先当前现有的有源集成天线设计多集中于单频设计,不能很好的满足目前市场对多频多功能系统的需求;其次,在集成化设计中怎样更好地兼顾有源集成天线的高集成化和高性能仍然需要探索;最后,现有的有源集成天线仿真方法,不能十分完善精准的仿真分析有源集成天线的各种参数特性,不利于设计者快速高效精准地仿真设
近年来,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在全球显示市场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有取代传统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成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趋势。与传统液晶显示相比,AMOLED显示具有显示质量好、功耗低、可柔性化等优势。然而,目前的AMOLED显示技术主要面临显示均一性的问题
微波有源技术产品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类产品就是固态功率放大器,其具有放大微波信号的功率,控制其增益和相位等功能,是数传通信和雷达等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固态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效率主要取决于功率合成放大器,随着第3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新一代的氮化镓微波功率场效应晶体管常作为核心微波功率放大器件,氮化镓功率器件具有输出功率大,工作频率高,功率附加效率高等优点。固态功率放大器单机的效率是微波输出与输入功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率合成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雷达制导和通信等设备中。在频率合成技术中,倍频技术是可以实现高稳定性、低噪声频率合成器的常见应用技术。倍频链路的性能也可以直接影响频率合成器的信号质量,从而影响雷达通信的性能指标。如今市场上对小型化、微型化的频率合成器件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本课题设计了一款新颖的X波段倍频链路,采用两级倍频链路的方式级联而成,两级倍频电路的研究、设计和实现
随着高密度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路系统工作速率的持续提高,不同的芯片和组件之间会产生电磁干扰(EMI),严重危害电路系统的电磁兼容性。使用EMI近场扫描系统获取辐射源的电磁辐射信息并准确定位辐射源,是研究电磁干扰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近场扫描系统主要包含了探针、线缆、放大器及测量仪器等器件。计算得到近场扫描系统的系统因子是将测量电压转换为待测场强的关键。近场扫描系统的系统因子被定义为在不同频率点探
表面肌电信号是人机接口的重要信号源,特别是在假肢控制领域。灵巧假肢可以帮助截肢病人进行肢体功能的重建。然而,当前主流的模式识别假肢控制方法,常因电极偏移和肌肉疲劳等因素,在实际应用中面临性能下降的问题。近年来,基于高密度表面肌电信号的运动单元分解算法由于可以获得更加本源的神经驱动信息,逐渐成为假肢控制研究热点。但是,高密度肌电采集设备系统复杂,体积庞大,价格昂贵,难以集成到假肢中。另一方面,便携式